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快門 - 教育百科
ˋ
ˊ
  • 漢語拼音 kuài mén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kuài mén
解釋:
  1. 相機中控制底片曝光時間長短的機件。因其開合速度的不同,可使底片得到適度感光,或使被攝體的動態在底片上靜止而成為清晰的影像。
    【例】相機的光圈和焦距已經調好,你只要按下快門就可以了。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快門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kuài mén
解釋:
攝影時控制曝光時間的機件,因其開合速度的不同,能使底片得到適度感光,或使被攝體的動態在底片上靜止,成為清晰的影像。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快門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Shutter
作者: 朱則剛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快門是相機或電影攝影機上用以控制光線進入─曝光的重要裝置,在拍攝時開啟以允許光線進入,使軟片接受曝光。而在平時保持關閉狀態,以保護軟片不受到意外的露光。
  相機上通常具有多種快門速度可供選擇,以調整曝光時間的長短,適應光線的強弱,並控制動態在軟片的記錄。一般相機的快門旋鈕上均有1、2、4、8、15、30、60、125、250、500、1000甚或2000、4000等的刻度,即分別表示1/1、1/2、1/4、1/8……以至於1/1000、甚或1/2000、1/4000秒的快門速度。快門速度愈快,曝光時間愈短,而可以使快速移動的物體在畫面上凝結。反之,快門速度愈慢,則曝光時間愈長。除了前述的多種不同速度的快門外,相機上常有一種B快門。這是一種手動控制的快門,通常用於長時間的曝光,當快門按下時快門開啟,當手放開快門按鈕時則關閉。此外,有的相機上另有T快門及X快門的裝置。T快門與前述的B快門類似,亦是一種手動控制的快門,適用於長時間曝光。其差異是T快門在快門按下後,即保持快門開放之狀態,直至再次按快門按鈕始行關閉。X快門則是相機上與電子閃光燈同步的快門,有時在快門旋鈕上以X符號表示,有時則將該快門數字以特殊的顏色(通常為紅色)標示出。
  與相機的多種快門速度相對,電影攝影機的快門則約為1/60秒(每秒24fps的標準拍攝速度時快門為1/52秒)的固定速度。其快門多是有缺口的圓盤形式,拍攝時圓盤會延續依固定速度轉動,每轉到缺口處即是快門開啟狀態,反之快門即關閉,藉此控制每格軟片的曝光時間。大部分的電影攝影機上此等圓盤開口的大小均是固定的,亦即快門速度是固定的。僅有少部分攝影機裝備有可調開口口徑的快門,而可調整的範圍亦相當有限,因此可用的快門速度亦有限。
  相機的快門依其構造可分為葉片快門(leaf shutter)與焦點平面快門(focal plane shutter)二大類。前者裝置於鏡頭內,以多片薄金屬葉片所組成,利用機械裝置控制葉片的開關。焦點平面快門置於鏡頭後方,軟片(亦即是焦點平面)的前方位置。此種快門多為大片的布質或金屬簾幕,或由多片小型金屬簾幕所組成,因此又稱為簾幕式快門。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快門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基本資料
英文: shutter
日期: 2003年10月
出處: 測繪學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攝影機上用以控制曝光時間的開關器。依快門安裝之位置分為鏡間快門及焦面快門二種。鏡間快門常安裝在複式透鏡鏡片之間,或靠物鏡之前後,焦面快門則常安裝在感光底片之前方,且靠底片。依快門之構造,鏡間快門又有中心快門與百葉窗快門之分,焦面快門則有簾幕快門與縫隙快門之分。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快門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快門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