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後設認知策略教學 - 教育百科
後 | |
設 | |
認 | |
知 | |
策 | |
略 | |
教 | |
學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Metacognitive Strategy Instruction |
作者: | 陳長益 |
日期: | 2000年12月 |
出處: | 教育大辭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當人在思考時,能意識到思考過程,稱之為後設認知(或譯統合認知)。有聲思考(thinking aloud)即為其中一例。研究顯示,有效的問題解決者善用「出聲輔助」(subvocalize)的策略,亦即他們時常和自己交談。「出聲輔助法」包括:經常重述情境、重檢進展,並評估思考的方向是否正確。 學習中有意識地執行便是後設認知策略的精髓。下列的步驟可作為說明。首先問題解決者很有系統的重述問題,並且注意可能發展的趨勢或方向。然後,發展計畫來測試一套模式。接著,執行計畫,並時時監測,以確定所使用的策略是有效的、合適的。最後,評估解答的思考乃是正確的。這時要特別對學生強調的是,出現一個以上的有效答案往往是常見的現象。要鼓勵學生盡可能去發現越多答案越好。 下列幾種教學方法可用來幫助學生熟悉思考並重述自己的思想。或許最有效的方法是,當學生在思考時,要求他們描述他們的腦子正在做什麼,也就是前面所敘述的放聲思考。每週數次,每次約十五到二十分鐘,將學生分成二人一組,讓他們有機會練習這種方法。一旦熟悉了這種方法,學生即能在大團體中維持是項能力。當然,老師應該盡可能示範這套行為模式。 另外一種後設認知策略教學是要求學生從一項情境或問題中確認已知的部分。據此,他們能提出需要知道些什麼,最後應該採取那些步驟以獲取訊息。以歷史科為例,教師可以在問學生有關的歷史問題之後,將學生的答案列在黑板上,並組織已知的部分。以小組討論的方式,讓學生決定還需要知道些什麼,以及如何獲取訊息,以決定可能的解答。類似的練習可用來確認相關的過程,將幫助學生在他們的思考過程中使用類似的步驟。 改善學生的後設認知能力,可要求學生研究別人(尤其是名人)是如何思考的。學生可能會很訝異地發現,高智商者未必會有高成就;成功的關鍵在於善用智力。同時,學生可以探究討論名人的成功經驗,他們曾經採取那些步驟,他們之所以成功的因素何在。學生可透過訪談或名人演講的方式,了解名人的思考過程。 後設認知策略教學還包括教導學生監控自己的學習行為。他們採用那些考試策略?這些策略有效嗎?有沒有可能加以改善?有沒有什麼學習策略?他們是否知道透過那種管道學習效果較好?視覺管道、聽覺管道,還是觸動覺管道?是否在每一學科領域都有策略可以使用?當要求學生練習這些策略時,還要學生分享彼此間有效的策略。如此便可改善學生的後設認知能力,並應用選擇思考的過程。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後設認知策略教學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