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雙生子研究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Twin Study
作者: 王淑俐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雙生子研究是指以遺傳上極相近的同卵雙生子或類似的異卵雙生子為對象,了解遺傳及環境因素對發展的影響,以及兩者在成熟過程中的交互作用。
  最早進行雙生子研究的是十九世紀末的高爾頓(F. Galton),依達爾文(C. Darwin)理論探討遺傳因素對個人成長的影響是否占有絕對優勢。其後的研究者應用傳統的方法、控制的方法及分組配對法而各有發現。
  傳統的方法在探討遺傳及環境各自對個體發展的貢獻及影響;以某項生理或心理特質,比較同卵雙生子及異卵雙生子發展的差異。結果發現,同卵雙生子若有顯著差異時,很少是由環境造成的,也就是說,與環境因素的關聯不大,而異卵雙生子的差異,也多因遺傳所致。專門探討環境因素對發展影響的研究結果,發現分開教養的同卵雙生子,彼此的相似性高於寄養父母或寄養家庭的兄弟姐妹;同胞手足智力的相關約為.50,同住的異卵雙生子的智力相關係數則高於同胞手足,約為.55;而共同成長的同卵雙生子更高達.90。在人格或氣質方面,有些研究顯示有高度相關,如艾森克(H.J. Eysenck)在一九五二年研究神經病症發現,同卵雙生子的相關達.85,異卵雙生子僅為.29。又有些研究顯示同卵雙生子並不比異卵雙生子更相像。不過傳統方法的研究卻難以區分遺傳或環境二者對發展的各自影響及份量。因為遺傳與環境很難分開處理,二者間有相當複雜的交互作用,而且研究者所觀察的特質及兒童的年齡各不相同,故而難以歸納出一致的結果。
  控制的方法又稱雙生子對照法,是將同卵雙生子分為實驗組及控制組,以比較學習及訓練(環境影響)是否能加速成熟?環境力量是否能超越遺傳?這種研究以葛塞爾(A. Gesell)自一九四一年後的研究為著稱,他發現學習與成熟都是發展的重要因素,如果生長未到成熟時期,過早的學習效果並不高。
  分組配對法是以遺傳完全相同的雙生子為對象,比較每一對雙生子在共同的發展歷程中個性的差異。自吉達(L.Gedda)開始於一九四八年研究雙生子人格的結構及自我意識等方面的發展是否受到遺傳與環境影響,且在二人的交互作用中,一個是否會影響到另一個。
  雙生子(尤其是同卵雙生子)研究的最大貢獻就是提供了解遺傳因素在控制之下,即遺傳相同而固定的情況下,環境的影響程度,作為教育及心理輔導的參考。(參見「孿生子智力研究」)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雙生子研究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