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立體圖型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Diorama
作者: 李文瑞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立體圖型的英文字diorama,其希臘文原意是能「透視」(to see through),它是為了呈現生物實際生活的情況與環境而製作出與原物大小相同或縮小比例之立體標本,其背景為平面圖景,取其意義又可稱為「環境生態模型」。
  立體圖型是一種三度空間的靜態展示,不僅有模型,更有與之相關的前景與背景,而將過去、現在或未來的某一部分情境其實呈現,使學習者觀看時恍如走入時光隧道,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此類立體圖型最常在各種博物館或國家公園解說中心的展覽中看見,在商店的櫥窗中也常見。許多教師為引起學生的學習動機與興趣,也可由學生自己按教學單元的主題,製作與原物同樣大小或縮小的物體或標本,並配合透視的背景而組成立體圖型。立體圖型中的人、動植物、圖形、房屋並不需按一定的尺寸比例,其結構體形狀及體積地無一定的形式,完全按製作的需要與條件而決定。其主題可以是自然生態、傳說的故事、歷史事件或幻想的科學情境,現在或過去的均可。如臺北市立動物園教育館的恐龍展示,不僅有恐龍的模型,更將整個會場布置成猶如恐龍生長的環境。此外,國立歷史博物館的「北京人生態圖」也是立體透視圖型的例子。
  近年來,在大型的博物館中,許多現代化的生態圖型運用實物模型或標本,將生態或景像配合燈光、音效、照片與大型圖畫,將立體圖型製作得栩栩如生,維妙維肖,頗能引起觀眾的興趣與注意,而達到學習的效果。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立體圖型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