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播 - 教育百科
ˋ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ㄙㄢˋㄅㄨˋㄖㄨˊ:「ㄅㄛˋㄓㄨㄥˇ」、「ㄅㄛˋㄙㄢˋ」、「ㄔㄨㄢˊㄅㄛˋ」。
  2. ㄕㄥㄧㄣ˙ㄉㄜㄔㄨㄢˊㄕㄨㄖㄨˊ:「ㄍㄨㄤˇㄅㄛˋ」、「ㄅㄛˋㄧㄣ」、「ㄅㄛˋㄅㄠˋ」。
  3. ㄌㄧㄡˊㄌㄧˊㄑㄧㄢㄧˊㄖㄨˊ:「ㄅㄛˋㄑㄧㄢㄌㄞˊㄊㄞ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播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撒布種子。
    【例】播種
  2. 宣揚、傳布。
    【例】傳播、散播謠言
  3. 傳送、放送。
    【例】轉播、衛星直播、歌曲點播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播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動]
1.下種,將種子撒在土裡。《詩經.周頌.載芟》:「播厥百穀,實函斯活。」漢.鄭玄.箋:「播,猶種也。」
2.宣揚、傳布。《周禮.春官.大司樂》:「凡六樂者,文之以五聲,播之以八音。」唐.魏徵〈論時政疏〉:「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3.放送。如:「轉播」、「衛星直播」、「三臺聯播」、「歌曲點播」。
4.分開、分散。《書經.禹貢》:「又北播為九河,同為逆河,入于海。」《禮記.禮運》:「播五行於四時。」唐.孔穎達.正義:「播謂播散五行金、木、水、火、土之氣於春夏秋冬之時也。」
5.遷移、逃亡。如:「播遷」。《後漢書.卷九.孝獻帝紀.贊曰》:「獻生不辰,身播國屯。」唐.章懷太子.注:「播,遷也。」《金史.卷二八.禮志一》:「宣宗南播,疆宇日蹙。」
6.搖動。《莊子.人間世》:「鼓筴播精,足以食十人。」唐.成玄英.疏:「筴,小箕也。精,米也。言其掃市場,鼓其筴,播揚土,簡精麤也。」《文明小史》第四六回:「勞航芥在房裡被風浪顛播的十分難過。」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播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播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pòo
又音: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 放送、傳布。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播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