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粒唇鯔 - 教育百科
粒 | |
唇 | |
鯔 |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生物資訊
中文名: | 粒唇鯔 |
英文名: | Crenimugil crenilabis |
描述: 體延長呈紡綞形,前部圓形而後部側扁,背無隆脊。頭短。吻短;唇厚,當標準體長大於7公分時,下唇會出現一高聳的小丘且具有1-10列似乳頭狀物;無唇齒。眼圓,前側位;脂眼瞼發達,脂眼瞼長和眼徑比1.4-2.5;前眼眶骨窄小,佔滿唇和眼之間的空間,前緣有缺刻但隨著成長而變為平直。口小,亞腹位;腭骨具齒,舌骨上有小物塊,鋤骨和翼骨無齒。鼻孔每側各一對。稚魚期為圓鱗,隨著成長而變為膜性櫛鱗;頭部及體側的側線發達;側線數目12-14條,側線鱗數36-42。鰓耙繁密細長,第一鰓弓下枝鰓耙50-78。背鰭兩個,第一背鰭硬棘IV,第二背鰭鰭條I,8-10;胸鰭上側位,具16鰭條,基部上端具黑點,腋鱗發達;腹鰭腹位,具鰭條I,5,腋鱗發達;臀鰭具鰭條III,9;尾鰭分叉。幽門垂數7-10條;具沙囊胃。新鮮標本體背橄欖綠,體側銀白色,腹部漸次轉為白色。胸鰭呈黃色,基部無色,但在基部的上端有一黑藍色的斑駁,其餘的鰭為灰黃色。 |
|
分布: 廣泛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水域,由紅海、東非洲至土木土群島,北至日本南部,南至澳洲、羅得豪島。臺灣除東部外各地沿岸均有。 |
|
作者: | 臺灣魚類資料庫 |
授權方式: | |
資料來源: |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Fringelip Mullet |
日期: | 2007年1月 |
出處: | 脊椎動物百科全書 |
辭書內容
學名: Crenimugil Crenilabis (Forsskål, 1775) |
|
形態: 體延長;體青灰色;無背隆脊;脂眼瞼發達;唇厚;側線12條;稚魚為圓鱗,成魚具膜性櫛鱗;胸鰭基部上端的小黑斑及唇具乳頭狀物是重要的分類特徵;體型中等,體長可達20公分。 |
|
分布: 西太平洋、印度洋及大洋洲的珊瑚礁區。 |
|
生態習性: 粒唇鯔喜成群結隊嬉戲於礁石區,以攝取藻類為主的草食性魚類,每年冬季產卵。 |
|
利用: 供食用及垂釣。 |
|
門: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
|
亞門: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
|
綱: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
|
首綱: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
|
亞綱: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
|
組: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
|
亞組: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
|
目: 鯔目(Order Mugiliformes) |
|
首目: 棘鰭魚首目(Superorder Acanthomorpha) |
|
系: 鯔形系(Series Mugilomorpha) |
|
科: 鯔科(Family Mugilidae),Mullets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粒唇鯔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