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細蟬 - 教育百科
細 | |
蟬 |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知識單元
簡介: 細蟬 Leptosemia sakaii雄蟲體細長,雌蟲體短。頭部及胸部綠赭色,喙管黃褐色,端部黑褐色,達後足基節。前胸中央具一對黑色縱帶,其前、後端變寬,沿內側凹溝具斑紋,在後側外緣擴大區各具一黑色斑點;中胸具一黑色縱帶,其後端1/2稍寬,並延伸至叉狀突起,縱帶末端兩側各具一小圓斑,縱帶前端1/2兩側具一對稍微內凹的短線,其外側為一對長帶紋,及一對黑色的後側小斑點,通常小斑點會與長帶紋癒合。叉狀突起大多為綠褐色,其後緣黑色。前、後翅透明;前翅第2、3橫脈基部,及第5橫脈端部區域具有黑點,各縱脈近端部具赭色斑點。雄蟲音箱蓋小,呈鱗片狀,不超過第2腹節,音箱蓋間距很大。聲開始為「ghee------」的聲音,持續2~3秒,之後4~7秒為長且連續平滑的「jagajagajagajaga…」聲,聲音長且逐漸上揚,然後於最高音時突然變小聲。本種分布於台灣低山地;成蟲出現於5~7月。有關本種敘述主要引用 Lee & Hayashi(2003)及 Chou et al.(1997)所發表之文獻。 |
|
知識 1: 皆陸生 |
|
資料來源: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_細蟬 | |
中文門名: | 節肢動物門 |
中文綱名: | 昆蟲綱 |
中文科名: | 蟬科 |
中文亞科名: | 蟬亞科 |
中文族名: | 蜩蟬族 |
拉丁界名: | Animalia |
拉丁種小名: | sakaii |
拉丁亞目名: | Auchenorrhyncha |
拉丁亞科名: | Cicadinae |
拉丁亞綱名: | Pterygota |
拉丁總科名: | Cicadoidea |
拉丁科名: | Cicadidae |
拉丁門名: | Arthropoda |
中文總科名: | 蟬總科 |
學域-大分類: | 動物-昆蟲類 |
拉丁屬名: | Leptosemia |
中文界名: | 動物界 |
世界地理分布: | 台灣 |
中文亞目名: | 頸喙亞目 |
中文目名: | 半翅目 |
拉丁目名: | Hemiptera |
中文亞綱名: | 有翅亞綱 |
拉丁綱名: | Insecta |
拉丁族名: | Dundubiini |
授權資訊: |
授權請洽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相關業務聯絡人:謝玉鈴小姐 04-23226940*786 ling@nmns.edu.tw |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生物資訊
中文名: | 細蟬 |
英文名: | Leptosemia sakaii |
描述: 體色為黃褐色及橄欖綠色兩色相間。本種形態特徵為:1.頭部:橄欖綠色的頭部比中胸背板基部寬。具混和了黃褐色及橄欖綠色兩色的複眼,紅色的單眼。口器的喙管長,可至後足基節。2.胸部:前胸背板具兩條黑色中紋且和中胸背板的X字型隆起前部分約等長。3.腹部:黃褐色且略為半透明且體壁薄。雄蟬腹部比頭胸部長、雌蟬腹部比頭胸部短。另外,雄蟬背瓣小,鼓膜露出,魚鱗狀的腹瓣左右分離。翅整體透明,前翅以淡黃色的結節線為界,以內翅脈為綠色,以外翅脈為黑色。前翅1st橫脈、2nd橫脈、3rd橫脈、R3、R4+5、M1、M2、M3、M4及Cu1a翅脈具煙褐色斑點。雄蟬體長約18-22mm,前翅長約24-27mm。雌蟬體長約16-17mm,前翅長約21-25mm。 |
|
分布: 陽明山、獨立山、太平山、北埔、埔里、日月潭、梅山與甲仙等。臺灣之外亦分布於中國。 |
|
作者: | 陳彥霖 |
授權方式: | |
資料來源: |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