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諭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諭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yù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諭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yù |
解釋:
[動] 1.告知、曉喻。《淮南子.氾論》:「教寡人以道者擊鼓,諭寡人以義者擊鐘,告寡人以事者振鐸。」《史記.卷七.項羽本紀》:「梁乃召故所知豪吏,諭以所為起大事,遂舉美中兵。」 2.明白、了解。《荀子.儒效》:「其言多當矣,而未諭也。」 3.表明。《淮南子.主術》:「衰絰菅屨,辟踊哭泣,所以諭哀也。」唐.柳宗元〈答元饒州論政理書〉:「必勞申諭,乃得悅服。」 4.比喻、比擬。《戰國策.齊策四》:「請以市諭,市朝則滿,夕則虛,非朝愛市而夕憎之也,求存故往,亡故去。」 [名] 1.上對下的命令告語。如:「聖諭」。《北史.卷二二.長孫嵩傳》:「上遣平持節宣諭,令其和解。」清.孔尚任《桃花扇》第十齣:「若肯發一手諭,必能退卻。」 2.姓。如漢代有諭瑮。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諭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告知、曉喻。《說文解字.言部》:「諭,告也。」《史記.卷七.項羽本紀》:「梁乃召故所知豪吏,諭以所為起大事,遂舉吳中兵。」《淮南子.氾論》:「教寡人以道者擊鼓,諭寡人以義者擊鐘,告寡人以事者振鐸。」 2. 表明。《淮南子.主術》:「衰絰菅屨,辟踴哭泣,所以諭哀也。」唐.柳宗元〈答元饒州論政理書〉:「必勞申諭,乃得悅服。」 3. 明白、瞭解。《荀子.儒效》:「其言多當矣,而未諭也。」 4. 上級下達之命令告語。如:「聖諭」。《北史.卷二二.列傳.長孫嵩》:「上遣平持節宣諭,令其和解。」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一○齣:「若肯發一手諭,必能退卻。」 5. 比喻、比擬。《戰國策.齊策四》:「請以市諭,市朝則滿,夕則虛,非朝愛市而夕憎之也,求存故往,亡故去。」 6. 姓。如漢代有諭瑮。見《萬姓統譜》。 |
|
注音: | ㄩˋ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諭 |
授權資訊: |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