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文法翻譯法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Grammar-Translation Method
作者: 張玉玲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文法翻譯法」是十九世紀初期主要的外語教學法。由於歐洲人最早用於學習古典語文,如希臘文和拉丁文,因此又稱為「古典教學法」(classic method)。提倡的人士認為,學生經由文法翻譯法學習古典語文,雖未必用於日常生活,但卻有助於心智能力訓練。到了二十世紀初,文法翻譯法則發展為幫助學生閱讀和欣賞外國文學作品主要教學法。
  文法翻譯法主要的目標在培養學生閱讀和欣賞外國文學的語文素養,其次目標是訓練學生翻譯外語的能力。為達成這些目標,背誦單字和學習文法成為學習外語的基本技巧。
  在教學過程方面,文法翻譯法具有下列特色:
1.重視訓練閱讀和寫作的能力,而忽略聽和說的能力。2.學習活動著重字彙背誦和精細的文法分析和大量的翻譯練習等,偏向書面和靜態性活動。3.依循由下而上的閱讀模式,字彙的選擇根據文章的用字而定,文法規則則透過雙語並用、查字典、讀文法書及熟記的方式來解釋。4.教師以演繹法來教授文法,亦即先呈現文法規則,再舉例作說明。5.教師用母語作翻譯和解釋句子或課文。6.以教科書和文法書作為主要的教學媒體。文法翻譯法的優點是透過母語的翻譯,學生可以一種簡易、有意義的方式學會讀寫第二語言,並且能以一種有組織,有系統的方式學會第二語言的文法。
文法翻譯法可能有如下的限制:
1.由於母語翻譯的緣故,是間接地而非直接地學習第二語言。2.學生學到的只是書本上的知識而不是平常用的語言。因此,當他們在實際的社交場合中要應用第二語言時,可能會有些困難。3.由於學生缺少口語方面的練習,聽和說的能力較差。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文法翻譯法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