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老年人杜會化 - 教育百科
中 | |
老 | |
年 | |
人 | |
杜 | |
會 | |
化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Socialization for the Middle and Later Years |
作者: | 林清江 |
日期: | 2000年12月 |
出處: | 教育大辭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社會化的過程是終生的;個人發展至中老年時期,雖有很多定型的價值觀念與行為型態,但仍吸收新的知識,適應新的社會環境,形成新的價值觀念與行為型態。一個人在中老年時,既學習新的社會角色,又學習適應喪失很多原有角色的方法,這種過程稱為中老年人社會化。 個人在中老年社會化階段,扮演部分新的角色,喪失部分既有的角色,面臨部分新的角色情境。先就扮演新的角色說,中老年人可能因為更換職業或參加社會活動,而扮演新的角色,例如退休教師改任公務機構義工,退休運動員改任教練。在這種情況中,新舊角色的性質差別及相關程度會影響中老年人的角色適應。 再就喪失部分既有的角色說,在某些情況下,由於制度的要求,個人必須喪失部分既有的角色,例如因屆齡退休,喪失原有的工作角色;政務官因政府改組,喪失原有的職位。在另一情況下,由於原有情況改變,某些原來的角色自然喪失,例如子女長大成人,自立門戶,父母即喪失其長久扮演的養護角色。更年期後性能力逐漸減退,夫妻關係從注重性行為改變為注重親愛及互相關心照顧,所謂少年夫妻老來伴。喪失部分角色後,個人價值與行為都要重新調適,例如退休後的老年人,必須扮演沒有工作、沒有原有角色的角色。每個人的適應型態不同;有的消極衰弱,有的積極奮發。在此種情況中,個人經歷另一種社會化的過程。 中老年人也常因特殊事故,面臨新的角色情境;老年喪偶居孀,便是顯例。在面臨新的角色情境中,中老年人是否維持情緒的穩定,接受更進一步的社會化,表現更獨立與成熟的行為,便成為重要的問題。 中老年人社會化過程中,個人扮演新角色、喪失舊角色、面臨新社會情境。對於這種角色的更替與變化,受過去社會化經驗與人格特徵的影響,會有不同的社會適應型態:第一種是在價值觀念方面接受新角色期望,表現新行為型態,如喪偶者再婚,再過幸福的家庭生活;退休者再謀新職,繼續貢獻自己的才能。此種適應型態是中老年社會化的適當方式,有益於中老年人的社會適應。第二種是謀求新的適應方式,亦即調整內在價值觀念,適應新角色,例如退休者含貽弄孫,重視休閒,維持健康;或擔任義務工作,獲得成就感;這種方式也是適當的中老年人社會化型態。第三種則是因心理防衛機能的作用,形成部分偏差行為,例如年長退休者常生小病,表示無法再行工作;這種適應型態甚為消極,無益於社會化。老邁及長期臥病老人吸收新知,扮演新角色的能力完全喪失,原有角色及能力仍不斷喪失,其社會化逐漸減退,此時最需要家人的關愛,以及社會工作的輔導,以維持其社會化的功能。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中老年人杜會化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