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餔 - 教育百科
餔 |
|
- 部首 食
- 部首外筆畫 7畫
- 總筆畫 15畫
- 漢語拼音 bū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bū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餔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bū |
解釋:
[動] 1.傍晚進食,猶吃晚餐。《說文解字.食部》:「餔,申時食也。」 2.吃。《莊子.盜跖》:「盜跖乃方休卒徒大山之陽,膾人肝而餔之。」宋.蘇軾〈超然臺記〉:「餔糟啜漓,皆可以醉。」 [名] 申時。指下午三點到五點。或泛指黃昏時分。通「晡」。《後漢書.卷四九.王充王符仲長統列傳.王符》:「非朝餔不得通,非意氣不得見。」唐.章懷太子.注:「《說文》曰:『餔,謂日加申時也。』」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bù |
解釋:
[動] 給予食物、餵食。《國語.越語上》:「國之孺子之遊者,無不餔也,無不歠也,必問其名。」《漢書.卷一.高帝紀》:「呂后與兩子居田中,有一老父過請飲,呂后因餔之。」唐.顏師古.注:「以食食人亦謂之餔。」 [名] 參見「餔子」條。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餔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
四縣音 |
|
海陸音 |
|
大埔音 |
|
饒平音 |
|
詔安音 | |
南四縣 |
|
釋義:
|
|
對應華語: | 申時食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_餔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㈠ㄅㄨ [名]申時。指下午三點到五點。或泛指黃昏時分。通「晡」。後漢書.卷四十九.王符傳:「非朝餔不得通,非意氣不得見。」章懷太子.注:「說文曰:『餔,謂日加申時也。』」 ㈡ㄅㄨˋ [名]見「餔子」。 |
|
注音: | ㈠ㄅㄨ ㈡ㄅㄨˋ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餔 |
授權資訊: |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