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芝巴高斯那與舞者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Zvi Gotheiner & Dancers
作者: 李斌榮
日期: 2004年11月
出處: 舞蹈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舞團。1989年由芝巴.高斯那(Zvi Gotheiner)創立,他從小在以色列長大,小時後就展露其小提琴的天賦,15歲以獨奏的身份登台,17歲開始學舞,1977年到了紐約,之後加入崔絲勒舞團、菲爾芭蕾舞團、巴歇瓦舞團。1990年開始全國及國際性的巡迴演出。舞團曾在廚房、林肯戶外中心藝術節,中央公園夏季舞台等地演出,芝巴有著強烈情緒元素支撐其作品,融合了芭蕾、現代舞、民俗舞等動作,創造出音樂性、戲劇性的舞作。重要的作品:《鞭打》(Lash, 1996)把磕藥的情景搬上舞台,有打針吃藥的糜爛場景,以寫實性的方式和情緒把音樂性、戲劇性的元素,灌注進入其舞作中,有點像默劇,有點像舞蹈,但其精準的演出,適時讓人了解其探討的主題,但卻又不失其寬廣的想像空間。芝巴現為艾文艾利舞團的老師,並在自己的學校 ──「550百老匯舞蹈中心」授課,曾獲得「紐約藝術基金會」編舞獎及「國家藝術俱樂部」偉士堡獎,並受邀為猶它州的當代舞蹈劇場,美國舞蹈節委托創作,兩次入選喬伊斯劇場萬象節。重要舞者為愛得娜.得.比爾(Edna De Beer)。
參照:
泰瑞.楚克(Terry Trucco)《紐約舞蹈專書(The New York Book of Dance)》1995、城市公司(City & Company)、1997年1月7∼26日喬伊斯劇院的萬象節節目單。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芝巴高斯那與舞者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