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莫耳破壞理論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Mohr theory of failure
作者: 王偉中
日期: 2002年12月
出處: 力學名詞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莫耳破壞理論認為除了最大剪應力是引起破壞的原因外,也應注意材料的強度與正應力有關。有些材料(例如鑄鐵、混凝土等脆性材料)的抗拉和抗壓強度並不相等,所以材料的強度與正應力究竟是拉壓力或壓應力顯然有關,莫耳破壞理論即依於此想法,並依據實驗結果而建立之。
  如圖中,應力圓 OA 的直徑等於單向拉伸時的極限應力,其圓周表示單向拉伸的極限情況,稱為極限應力圓;同理,直徑 OB 的圓是單向壓縮的極限應力圓,半徑 OC 的圓是純剪切極限應力圓。這些極限應力圓皆可依據材料試驗的資料以確定,在其它的應力狀態下,使主應力按一定比值增加,直到破壞,亦可得到相應的極限應力圓,例如圖中半徑為 O'D 的應力圓。得出一系列這樣的極限應力圓後,可以作出它們的包絡線。顯然,包絡線的形狀和材料的強度有關,對於不同的材料其包絡線亦不相同。
  對一已知的主應力狀態σ1、σ2及σ3(σ1>σ2>σ3)而言,若由σ1和σ3確定之應力圍在包絡線之內,則這一應力狀態不會引起破壞;如該應力圓與包絡線相切,則這一應力狀態將引起材料的破壞,應力圓與包絡線相切之點可確定破壞應力及其所在的平面。
  由於主應力接近相等的三向拉伸和三向壓縮的破壞試驗不易進行,上述包絡線向右端和左端延伸的極限形狀不易確定,但包絡線的中段部分是相當肯定的。實用時為了簡化,用單向拉伸和壓縮的兩個極限應力圓的公切線代替包絡線,再除以安全係數後予以使用之。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莫耳破壞理論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