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華沙芭蕾舞團 - 教育百科
華 | |
沙 | |
芭 | |
蕾 | |
舞 | |
團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Warsaw Ballet |
作者: | 尹曼娜 |
日期: | 2004年11月 |
出處: | 舞蹈辭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舞團。1785年成立於波蘭華沙。十七世紀中期波蘭的芭蕾表演只是宮廷文化的一部分,但到了1785年奧古斯都大帝(Stanislaus Augustus)頒佈了保護三十名波蘭舞者的命令後,第一支職業舞團「國際吾皇芭蕾舞團」誕生於焉。在浪漫派時期,「華沙芭蕾舞團」被視為歐洲芭蕾舞團的大老,「巴黎歌劇院芭蕾舞團」和「聖彼得堡瑪林斯基劇院芭蕾舞團」也望塵莫及。該團演出舞碼包括了歐洲最有名的芭蕾舞劇及當時波蘭著名編舞家如塔伊歐尼(Flippo Taglioni)、卡羅.布拉西斯(Carlo Blasis),恩利可.卻革堤(Enrico Cecchetti)、都瑞奇諾維奇(Roman Turezynoveiz)等人之作品。至於外國著名編舞家作品,如裴堤帕的《睡美人》、布濃維爾的《仙女》、伊凡諾夫的《天鵝湖》、阿胥頓的《女大不中留》。此外,當代尚有大師巴蘭欽、庫貝爾格、里希尼、貝嘉、布托樂、瑪農、奴麥爾(John Neumeier)、米薩格拉夫(Olz Minwzradov)、曼德茨(Alhito Mendoz)等之作品。曾與舞團同台演出的著名芭蕾舞星像塔伊歐尼(Marie Taglioni)、克里斯(Cailotla Cris)、朱琪(Virginia Zuchhi)、西西里雅.蓋里(Cecilia Cerri)等都是薩茨堡的舞星。還有瑪亞.普蕾賽斯卡亞(Maya Plisetskaya)、庫娜寇瓦(Lubov Kunakova)、法蘭西(Carla Fracci)、強森(Nicholas Johnson)、伊格林(Wayne Eagling)、格德耶夫(Vyatcheslav Gordeyev)、貝斯莫諾娃(Natalia Besmertnova)等。1839-1945年因二次世界大戰和納粹的侵佔,使得舞團活動中斷,許多最早建立的劇院都被夷為平地。到1965年「大都會劇院」才重新建造使「華莎歌劇團和芭蕾舞團」得以用到現今最大最現代化的劇院設施。但因二次大戰的爆發,使舞團在其六年後得必須一切從頭開始,費了數年時間重新組團,並在華莎成立芭蕾學院,但卻是依著蘇俄古典舞蹈模式方向走,在這發展過程中蘇俄「狄亞格烈夫芭蕾舞團」(Diaghilev Ballet)首席舞蹈家霍基科夫斯基(Leon Woizikovsky, 1899-1974),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在他傑出的教導下,成就了許多芭蕾舞后;其中克麗絲柯芙斯卡(Maria Krzyszkovska)曾是「華莎舞團」紅極一時的舞后。她從1953年即擔任該團首席芭蕾伶娜,她最早受教於一代舞后伊芮娜.欽曼斯卡(Irena Szymanska),並曾在《吉賽兒》、《天鵝湖》、《羅密歐與朱麗葉》、《唐吉訶德》、《柯碧麗亞》、《天荒夜譚》等許多古典芭蕾舞劇中飾演女主角,自1970年至1985年擔任華莎芭蕾舞團藝術指導。1985年該團成立二百週年時,於波蘭全國慶祝並巡迴演出。「華沙芭蕾舞團」足跡已遍及全世界,並經常受邀於世界各藝術節演出。 |
|
參照: 舞團節目單簡介,1990年及Horst Koegler《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of Ballet》1987.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華沙芭蕾舞團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