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珍本書典藏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rare book collections
作者: 潘美月
日期: 2012年10月
出處: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珍本書,中國古代的藏書家稱之為善本書。「善本」這個名詞是在印刷術發明並普及以後才出現的。最早的記載是北宋末年葉夢得《石林燕語》卷八所說:「唐以前,凡書籍皆寫本,未有模印之法,人以藏書為貴,書不多有,而藏者精於讎對,故往往皆有善本。」兩宋時代談及「善本」者不少,大抵歸納起來,凡是經過精校、精刻、精注、舊本及傳世稀少者,皆可稱為「善本」。此一定義,元明兩朝一直沿用。惟自明末清初以來,一般人所謂的善本書,與前代略有差異,藏書家所稱的善本,完全視書本是否古舊而定。因為舊本書傳世日漸稀少,不得不特別予以收藏。所以後世所謂善本書,實際上指的是傳世稀少的珍本書。  「珍本書典藏」是從英文(rare book collections)翻譯而來。一般圖書館收藏「珍本書」的單位,或稱「善本書室」或稱「特藏室」;日本則稱為「稀有貴重圖書室」。世界各國收藏珍本書的圖書館均編有「善本書目」,如《國立中央圖書館善本書目》、《國立台灣大學善本書目》、《北京圖書館古籍善本書目》、《北京大學圖書館古籍善本書目》、《美國國會圖書館藏中國善本書目》。除外,又編「善本圖錄」,如《國立中央圖書館宋本圖錄》、《國立中央圖書館金元本圖錄》、《國立故宮博物院宋本圖錄》、《北京大學圖書館善本書錄》、《靜嘉堂文庫宋元版圖錄》等。又編「善本書志」,如《國家圖書館善本書志初稿》、《美國哈佛大學哈佛燕京圖書館中文善本書志》、《柏克萊加州大學東亞圖書館古籍善本書志》等。以上各書均能提供相關學者深入瞭解各圖書館「珍本書典藏」的現況。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珍本書典藏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