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圖錄 - 教育百科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tú lù
解釋:
圖讖符命一類的書籍。參見「圖讖」條。《新唐書.卷九五.竇威傳》:「李氏名在圖錄,天所啟也。」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圖錄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沈津
日期: 1995年12月
出處: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圖錄又稱圖譜。用繪畫、攝影或其他方式,將歷史文物和人物圖像等製成圖冊,加上文字說明,並按一定方法分類編輯,以對歷史史實增強感性認識,加深理解,也可供科學研究、典藏欣賞之用。我國很早便有了各種圖錄,如南北朝時期梁代陶弘景〔古今刀劍錄〕,記夏啟至梁武帝歷代帝王、諸侯、名將之刀劍。虞荔有〔鼎錄〕,記遠古至梁代器物。但這些圖錄所收集的材料不廣,僅限於某一方面之器物。系統地記錄古代各種器物,則從宋代開始,如呂大臨〔考古圖〕10卷,著錄當時宮廷和私人收藏的古銅器、古玉器224件,每件皆摹繪圖形、款識,並記錄尺寸、容量、重量。後人又有〔續考古圖〕5卷,亦仿其體例。其後又有王楚撰〔宣和博古圖〕30卷,著錄古代銅器20類、839件,集宋以前所存銅器之大成,有圖有文,圖文並茂。明代圖錄較前期有更大發展,收集範圍更為廣泛,如王圻〔三才圖會〕106卷,分天文、地理、人物、時令等14類,每類又分細目,每一事物皆有繪圖,並有說明。現代考古學的興起,文物大量被發掘,零散文物集中收藏,加上新的照像製版、印刷技術的發展,不少新的專業性強的圖錄相繼問世,如〔古明器圖錄〕、〔傳世歷代古尺圖錄〕、〔中國歷史參考圖錄〕、〔中國版刻圖錄〕等。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圖錄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