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電腦動畫 - 教育百科
ˋ
ˇ
ˋ
ˋ
  • 漢語拼音 diàn nǎo dòng huà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diàn nǎo dòng huà
解釋:
利用電腦運算快速與記憶體龐大的特性,將一幅幅靜態的畫面連續的展現在螢幕上,造成動態的視覺效果。目前電腦動畫已能製作出精緻的三度空間效果,被廣泛的應用於電影、電視中。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電腦動畫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Computer Animation
作者: 李世忠
日期: 1995年12月
出處: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電腦動畫是指運用電腦來繪製及操弄圖畫以達到動態的效果。在視覺效果上,電腦動畫與一般電視、電影卡通似乎並無太大差別。然而在製作上,電腦動畫是由繪畫者先將主體及背景經由繪圖板或滑鼠畫好,再藉著電腦軟體來控制色彩、轉動角度、移動速度等功能。電腦動畫可以在畫面上僅移動某一物體而保持其背景的靜止,同時也可以用任何角度及速度來轉動物體,以顯示動態的三度空間畫面。電腦動畫在教育、訓練、傳播各方面皆有廣泛的運用。電視與多媒體廣告上的三度空間片頭設計、電影上的特殊效果、訓練方面模擬器(Simuulator)的動態畫面等等,都是電腦動畫的效果。
  目前,科學家更以模擬的方式,將人類許多的動作經由電子儀器傳送至電腦,以作紀錄並顯示出來,如:音樂指揮、舞蹈、運動等動作皆可以用擬似真人的動畫,以各種速度呈現在使用者的眼前,這對於模仿學習有更真實、直接的幫助。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電腦動畫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