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襲明 - 教育百科
襲 | |
明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 俞懿嫻 |
日期: | 2000年12月 |
出處: | 教育大辭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襲明是因襲明智的意思。語見老子〔道德經〕第二十七章:「善行無轍跡,善言無瑕讁,善數不用籌策,善閉無關楗而不可開,善結無繩約而不可解。是以聖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是謂襲明。」意思是說善於行走的人不留痕跡,有善行的人不求人知,不自炫功績;善於言辭的少說話,也沒有語病給人指讁;善於算術的人不用計數的竹籌。也就是說德行完美的人,善於運用道術,能無為而自然,不言而自化,無心而自得。同時好的關門機關沒有關門的木具(橫的稱「關」,直的稱「楗」),猶如聖人忘機待物,不設不施,而百姓自然感戴其德,不會忘失。好的繩結沒有繩索之形,所以不可以解,猶如聖人深獲民心,不以法令威禁,而民心自然固結不可解。同理聖人常善於救人,所以沒有不得救的人,善於救物,所以沒有放棄的事物。聖人處世,見於無人不可化,無事不可為。如此運用,善待人物,而不會遭遇困境,皆是因為他承襲了本有的明智,所以能破除一切障蔽,就是所謂的「襲明」。 襲明的精神正是教師首先應當具備的。真正的教師眼中沒有不可教的學生,施教時能擅於運用機會,不著痕跡,於無形之中使受教者潛移默化。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襲明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