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生涯覺知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Career Awereness
作者: 康自立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生涯覺知」的概念係根植於人們生涯發展的觀念,因為生涯發展係指個人一生中所扮演各種角色的過程,含有自我認識、自我肯定、自我成長以促成自我實現目標的達成。若以蘇波(D.E. Super)生涯發展階段理論觀之,在成長→試探→建立→維持→衰退等五個階段中,生涯覺知可視為「成長階段」之重點;涵蓋出生至十四歲左右的孩童期。其間可分為:幻想、興趣以及能力三個時期,茲分述如下:
1.幻想期:零至十歲,以需求為主,幻想中的角色扮演與經驗嘗試為其重點。2.興趣期:十一至十二歲,喜好為其參與各種活動的主要考慮因素,並以形成自我觀念。3.能力期:十三至十四歲,能力逐漸展現其重要性,並能考慮到各種工作的條件,了解工作的意義,發展對工作世界的正確態度。在生涯覺知階段中,孩童經由對父母以及周遭家人、玩伴等的觀察和認同作用,開始發展自我觀念,並了解個人在團體社會中所應扮演的角色和任務。需要、幻想與喜好為此階段的重要特質,且隨年齡的增長,由各種事務的參與及配合事實的經驗增加,發展能力及經驗不斷累積,在進入學校後,經驗更擴展到老師、同儕和書本等。  在生涯發展的過程中,往往由於社會變動激烈,科技發展日新月異,資訊與新知的高度膨脹,易造成人們在工作、生活及思想上的重大轉變。此時,個人若對自我與環境缺乏覺知,則在面臨轉變時易墜入無所適從的窘境中,因而導致個人生涯發展的挫敗與危機,甚至造成心理上與社會上的問題。有鑑於此,欲硬生涯獲得適性發展,則個人必得其有充分的生涯覺知能力,特別是內在深層的自我部分,除了智能、興趣、性向外,還要充分了解人格特質,亦即是個人的優點、缺點和特點,乃能充分掌握自我和自我定位,並且超越自我,促進成長。
  就生涯教育的發展階段而言,生涯覺知階段係指透過感官的刺激,介紹生涯發展的因素,讓孩童自我認識,增進其自我協助、與他人共同合作的能力,並進一步發展其能力與特殊才能。由對工作和遊戲問的差異及家庭和社會的結構之了解,以及教育課程和其實工作世界的連結中,獲致對工作世界及自我的認識,並培養工作世界所需的習慣或態度。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生涯覺知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