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倒向解題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Working Backward
作者: 丁振豐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倒向解題是數學解題的一種解題策略。是從解題所要求的結果出發,先把它視為當然,從而導出結果,又從這結果得出別的結果,直至達到題目所給與的已知條件為止。
  在倒向解題時,解題者先假定要做的已經完全做到(要求出的當作已經求出,要證明的當作已經是真確的)。解題者思考想要求的結果可以由前面的什麼原理導出;然後再思考這一個原理的前一步是什麼,如此一直思考上去,直到最後得到題目所給予的已知條件為止。以解下列的文字題為例來說明:
  小強從早上九時十分開始跑步,直到早上九時五十分才停止。他一共跑了五點六公里。問小強跑步的速率是多少?假使解題者是使用倒向解題策略,則他的解題過程可能是這樣的:首先,因為這一個題目最後所要求出的是「速率」,所以他會想利用速率=距離/時間這一公式來進行運算。其次,為了要解出速率,除了知道「距離」之外,還得知道「時間」多少,所以他要自九時五十分減去九時十分,得到四十分,亦即可求出「時間」為零點六七小時。換言之,他要知道:求「速率」之前一步是求出「時間」。最後,由於「距離」已知為五點六公里,同時也解出「時間」為零點六七小時,便可回頭使用速率公式,去解出「速率」來,其結果得:速率=5.6公里/0.67小時=8.36公里/小時,亦即每小時跑八點三六公里。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倒向解題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