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祕 - 教育百科
ˋ
  • 部首 ㄕˋ
  • 部首外筆畫 5
  • 總筆畫 10
  • 漢語拼音 [一]bì[二]mì
  • 發音 播放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ㄅㄨˋㄎㄜˇㄨㄟˊㄖㄣˊㄒㄧㄠˇ˙ㄉㄜㄅㄨˋㄍㄨㄥㄎㄞ˙ㄉㄜㄖㄨˊ:「ㄇㄧˋㄇㄧˋ」、「ㄇㄧˋㄈㄤ」、「ㄇㄧˋㄒㄧㄣ」、「ㄕㄣˊㄇㄧˋ」、「ㄇㄧˋㄦˊㄅㄨˋㄒㄩㄢ」。
  2. ㄒㄧㄝˊㄓㄨˋㄓㄨˇㄍㄨㄢˇㄍㄨㄢˇㄌㄧˇㄨㄣˊㄕㄨㄏㄨㄛˋㄔㄨˋㄌㄧˇㄕˋㄨˋ˙ㄉㄜㄖㄣˊㄩㄢˊㄖㄨˊ:「ㄇㄧˋㄕㄨ」、「ㄓㄨˇㄇㄧ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祕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不可知、不讓人知或不公開的。
    【例】神祕、隱祕、祕密
  2. 罕見的、稀奇的。
    【例】祕寶、祕籍、奇服祕玩
  3. 祕書的簡稱。
    【例】文祕、主祕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姓。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祕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形]
1.不可知、不讓人知或不公開的。如:「神祕」、「隱祕」、「祕密」。《史記.卷五六.陳丞相世家》:「高帝既出,其計祕世莫得聞。」
2.罕見的、稀奇的。 漢.張衡〈西京賦〉:「祕舞更奏,妙材騁伎。」《新唐書.卷七六.后妃列傳上.楊貴妃》:「奇服祕玩,變化若神。」
[名]
1.祕書的簡稱。如:「文祕」、「主祕」。
2.姓。如漢代有祕彭祖。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一)之又音。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祕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祕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祕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㈠ㄇㄧˋ

1. 神。《說文解字.示部》:「祕,神也。」

2.不可知、不讓人知或不公開。如:「神祕」、「隱祕」。《玉篇.示部》:「祕,密也。」《字彙.示部》:「祕,隱也。」《史記.卷五六.陳丞相世家》:「高帝既出,其計祕,世莫得聞。」《三國志.卷一四.魏書.程郭董劉蔣劉傳.董昭》:「祕而不露,使權得志,非計之上。」《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六:「這些出家人畢竟心性古怪,此房有何祕密。」

3. 珍奇、稀奇。漢.張衡〈西京賦〉:「祕舞更奏,妙材騁伎。」南朝宋.顏延之〈赭白馬賦〉:「祕寶盈於王府,文駟列乎華廄。」《新唐書.卷七六.后妃列傳上.楊貴妃》:「奇服祕玩,變化若神。」

4.隱密之事、某種訣竅或方法。如:「揭祕」。《紅樓夢》第二回:「遂得了祕法每疼痛之極便連叫姐妹起來」《野叟曝言》第一○回:「素臣遂傾箱倒篋,把那古文之法,不傳之祕,一齊揭示。」

5. 祕書之簡稱。如:「文祕」、「主祕」。

6. 姓。如漢代有祕彭祖。

㈡ㄅㄧˋ,ㄇㄧˋ之又音。

注音: ㈠ㄇㄧˋ ㈡(又音)ㄅㄧ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祕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