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隙 - 教育百科
ˋ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ㄌㄧㄝˋㄈㄥˋㄖㄨˊ:「ㄎㄨㄥˇㄒㄧˋ」、「ㄈㄥˋㄒㄧˋ」、「ㄇㄣˊㄒㄧˋ」。
  2. ㄔㄡˊㄩㄢˋㄖㄨˊ:「ㄩㄢˋㄒㄧˋ」、「ㄊㄚ˙ㄇㄣㄌㄧㄤˇㄖㄣˊㄧㄡˇㄒㄧㄢˊㄒㄧˋ。」
  3. ㄌㄡˋㄉㄨㄥˋㄐㄧㄏㄨㄟˋㄖㄨˊ:「ㄔㄥˊㄒㄧˋㄦˊㄖㄨˋ」。
  4. ㄎㄨㄥˋㄒㄧㄢˊ˙ㄉㄜㄕˊㄐㄧㄢㄖㄨˊ:「ㄋㄨㄥˊㄒㄧ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隙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裂縫、小孔。
    【例】孔隙、縫隙、門隙
  2. 空暇、閒暇。
    【例】農隙
  3. 漏洞、機會。
    【例】乘隙而入
  4. 指感情上的裂痕。
    【例】嫌隙、仇隙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隙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名]
1.裂縫、孔穴。如:「孔隙」、「縫隙」。《商君書.修權》:「蠹眾而木折,隙大而牆壞。」
2.空暇、閒暇。如:「農隙」。唐.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記〉:「其隙也,則施施而行,漫漫而游。」宋.蘇軾〈教戰守策〉:「秋冬之隙,致民田獵以講武。」
3.漏洞、機會。如:「乘隙而入」。唐.德宗〈西平王李晟東渭橋紀功碑〉:「覷隙乘便,餌誘貪卒。」
4.仇怨。如:「嫌隙」。《史記.卷八二.田單傳》:「惠王立,與樂毅有隙。」南朝宋.鮑照〈代貧賤苦愁行〉:「或以一金恨,便成百年隙。」
[形]
1.空著的。如:「隙地」。
2.不完整、不足。《孫子.謀攻》:「夫將者,國之輔也;輔周則國必強,輔隙則國必弱。」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隙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khiah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 漏洞、小縫。
  2. [[量] ] 計算漏洞、縫隙的單位。
同義詞: 空、縫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隙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