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資料單元識別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Data Element Identifier
作者: 莊道明
日期: 1995年12月
出處: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資料單元識別是美國國家標準局(American National Standards Institue,簡稱ANSI)所研擬的第Z39號標準中,針對書目資料在計算機的表達、儲存與通訊標準的一個專有名詞。在這分標準草案中,書目資料的表達共分成7個層級。分別是:
  第0層:訊息邊界(Message Boundaries)
  第1層:資料結構(Data Structure)
  第2層:資料單元識別(Data Element Identifier)
  第3層:資料單元值(Data Element Values)
  第4層:顯示格式(Display Format)
  第5層:媒體(Media)
  第6層:媒體集(Housing of Media)
  這7個層級由小而大,形成完整的書目資料階層架構。
  資料單元識別是整個書目資料階層架構的第2層,主要是用來區別資料單元的屬性,特別是用來辨別第1層資料結構的內容所設計。資料單元的識別有隱式(Implicity)與顯式(Explicity)兩種設計的作法。隱式識別法是在整段資料訊息(Message)中,利用資料間的相對位置來區別資料的不同;而顯式的作法則是利用不同的符號或名稱來區別。
  資料單元識別也使用於中國機讀編目格式(Chinese MARC Format)之中。中國機讀編目格式是根據國際標準組織第2709號標準(ISO 2709)所制訂,並以各欄位、指標、分欄識別、代碼等說明磁帶上書目紀錄之內容。其中分欄識別(Subfield Identifier)即為資料單元識別。所謂資料單元識別是指機讀編目格式資料欄中,由兩個符號組成,用以識別各欄位中不同分欄。第1個符號為國際標準組織ISO 646符號集IS之「$」符號,第2個符號則為數字或字母。因此,在中國機讀編目格式中,凡是看到「$1」「$a」均代表是資料單元識別。
  由於中國機讀編目格式的資料單元識別,是採用不同的符號作為分欄識別,因此屬於顯示的作法。採用顯式資料單元識別的作法,將有助於資料庫中變長欄位的使用:由於書目資料的欄位長度變化頗大,為使機讀編目格式能廣泛運用於各單位,以處理各種不同語言文字的書目資料。因此,其設計必須採用手雙長欄位的設計。如此將使得機讀編目格式在從事書目資料的運作上,無論是書目資料的儲存、轉載、交換或更動上,將更富有彈性。這也是為什麼中國機讀編目格式中,變長欄位占有相當多個數的因素之一。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資料單元識別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