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迥 - 教育百科
ˇ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ㄩㄢˇㄖㄨˊ:「ㄐㄩㄥˇㄧˋ」、「ㄐㄩㄥˇㄖㄢˊㄅㄨˋㄊㄨㄥ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迥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jiǒng
解釋:
  1. 遼遠。
    【例】天高地迥
  2. 的確、特殊。
    【例】迥然有別、迥異其趣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迥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jiǒng
解釋:
[形]
遼遠。《說文解字.辵部》:「迥,遠也。」唐.王勃〈滕王閣序〉:「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
[副]
的確的、特別的。如:「迥然不同」。《程乙本紅樓夢》第五回:「小嬛捧上茶來,寶玉覺得香清味美,迥非凡品,因又問何名。」
[名]
郊野。通「坰」。南朝宋.鮑照〈蒜山被始興王命作〉詩:「升嶠眺日軏,臨迥望滄洲。」唐.李商隱〈行次西郊作一百韻〉:「常恐值荒迥,此輩還射人。」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迥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遼遠。《說文解字.辵部》:「迥,遠也。」《晉書.卷三五.列傳.裴秀》:「故雖有峻山鉅海之隔,絕域殊方之迥,登降詭曲之因,皆可得舉而定者。」唐.王勃〈滕王閣序〉:「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唐.元稹〈春六十韻〉:「宿露清餘靄,晴煙塞迥空。」

2. 形容有所不同而差別甚遠。唐.白行簡《李娃傳》:「知命之年,有一子,始弱冠矣;雋朗有詞藻,迥然不群,深為時輩推伏。」《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吳大郎上下一看,只見不施脂粉,淡雅梳妝,自然內家氣象,與那胭花隊的迥別。」程乙本《紅樓夢》第五回:「小嬛捧上茶來,寶玉覺得香清味美,迥非凡品,因又問何名。」

3. 郊野。通「坰」。南朝宋.鮑照〈蒜山被始興王命作〉詩:「升嶠眺日軏,臨迥望滄洲。」唐.李商隱〈行次西郊作一百韻〉:「常恐值荒迥,此輩還射人。」

注音: ㄐㄩㄥˇ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迥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