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希臘正教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xī là zhèng jiào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希臘正教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xī là zhèng jiào |
解釋:
希臘教會的別名。參見「希臘教會」條。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希臘正教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 查時傑 |
日期: | 2000年12月 |
出處: | 教育大辭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希臘正教為基督教的一派,與天主教、基督新教並稱基督教的三大派,亦稱東正教,自西元一世紀基督教出現後,在以後的幾個世紀內,於地中海沿岸各地傳開,尤其在以希臘語系的地區與以拉丁語系的地區發展最速,而此兩地區亦正是當時政治上的東羅馬帝國與西羅馬帝國分別統治的地區,故在政治、地理、人文、語文不同的背景下,終於在一○五四年,以希臘語地區為中心的基督教東派,與以拉丁語地區為中心的基督教西派正式分裂,自此以當時的東羅馬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為中心的基督教東派教會,自稱「正教」,即「正宗的教會」,又以流傳在希臘語系的地區,故亦稱「希臘正教」。 正教不承認基督教西派的「羅馬公教」的教皇有高出其他地區主教的地位與權力,並在教義與信條上,與「羅馬公教」有所分歧,只承認前七次大公會議的信條,而在宗教儀式上,使用希臘語。奉行的聖事有七件,即洗禮、堅振、告解、聖禮血、神品、婚配和終傅。而在教會的組織上,則主張各國家皆可以成立牧首區(大主教區),由大主教主理掌管,並在其下可設主教區,各主教區由主教掌管,主教和大主教皆由司祭升任,司祭可以結婚,但不能作主教的人選,正教在早期,各大主教區自以君士坦丁堡大主教區具領袖的地位,然自東羅馬帝國衰亡後,其權威性已喪失殆盡,各地區、國家、民族的「正教會」,都先後成立了自主教會。二十世紀以來,自主教會計有:君士坦丁牧首區、亞力山大里亞牧首區、安提阿牧首區、耶路撒冷牧首區、俄羅斯正教會、格魯吉亞正教會、塞浦路斯正教會、塞爾維亞正教會、保加利亞正教會、羅馬尼亞正教會、波蘭正教會、希臘正教會、捷克斯洛伐克正教會、阿爾巴尼亞正教會、美國正教會、日本正教會、西奈正芬蘭正教會等。在中國清朝康熙帝與雍正帝時,俄羅斯正教派有傳教士來中國北方傳教,自此在中國北方建立起正教教會。正教的節日繁多,但以復活節最重要。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希臘正教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