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流十家 - 教育百科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jiǔ liú shí jiā |
解釋:
漢朝劉歆在所著的《七略》中,曾將先秦至漢初的諸子思想分為儒家、道家、陰陽家、法家、名家、墨家、縱橫家、雜家、農家、小說家等十個派別,稱為「十家」。小說家除外即稱為「九流」。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九流十家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 張鍠焜 |
日期: | 2000年12月 |
出處: | 教育大辭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九流十家」是指由春秋至西漢時期重要的學術思想派別。「九流」包括儒、道、墨、法、名、農、雜、陰陽和縱橫等九派;九流再加上小說家,則合稱「十家」。九流十家之稱出自漢代劉歆的〔七略〕,此書早已亡佚,但其觀點則為班固的〔漢書.藝文志〕所沿用;今九流十家之說,即見於〔藝文志.諸子略〕。 據〔諸子略〕,儒家的始祖可能是古代掌管行政與教化的司徒之官;道家的始祖可能是古代的史官;陰陽家可能源自於掌理天文曆法的羲和之官;法家可能出自於掌理司法的理官;名家則是禮儀官員的流衍;墨家可能源自宗廟守吏;縱橫家可能出自擔任外交使節的行人;雜家出自於評議政事的議官;農家出自農宮;小說家則可能出身鄉里小官。近人多不同意此種看法,而認為諸子並不是出自於古代官師,而是學者因應時局的變化,依據古代文化學術遺產,創立救世的學說,以挽救時勢,很難確指那一家是出自於那一種官師。 九流十家的學說各具特色:儒家是孔子所創,主張仁道,以修養德性,實行理想政治,代表人物除孔子外,還有孟子、荀子;道家主張周流循環的天道論,強調順應自然、清靜無為的人生觀,代表人物有老子、莊子;陰陽家為鄰衍所創造,倡論天人感應、五德終始之說;法家強調勵行法治,謀求富國強兵,代表人物有管仲、李悝、李斯、韓非;名家講求名義辨析和邏輯推論,惠施、公孫龍為代表;墨家主張兼愛、非攻,致力於維護和平,為大眾謀福址,代表人物為墨翟、禽滑離;縱橫家主要是以外交手段來促成國際勢力的平衡,代表人物是蘇秦、張儀;農家強調農業經濟,主張君民並耕的平等精神,許行為代表人物;雜家的特色是兼容各家學說,以期避免學術紛爭,重要代表有呂不韋、淮南子;小說家則是收集、傳述民間傳聞或古代傳說,並無特別見解主張。各家中影響較大的,是儒、墨、道、法和陰陽。儒家對後世的社會、政治、教育和人生觀等都有深遠影響;道家對藝術和人生觀有所影響;法家影響歷代政治的制度和實際措施;墨家的博愛精神則轉化為平治天下的理想;陰陽家的觀念則潛藏於民俗、宗教、醫學、命相等的底層。這幾派的思想,至今仍深刻地支配了中國的文化和人民生活。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九流十家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