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蔣方震 - 教育百科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jiǎng fāng zhèn |
解釋:
人名。(西元1882~1938)字百里,浙江省海寧人。名軍事家。日本士官學校畢業,曾任軍事委員會最高顧問,歷任陸軍大學代理校長、保定陸軍軍官學校校長,終身致力國防建設。著有《國防論》、《東方文化史及哲學史》、《抗戰之前因後果》等;並譯有英國斯邁爾的《職分論》、日文《我之自覺史》、《歐洲文藝復興史》。後人編輯為蔣百里全集。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蔣方震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 林萬義 |
日期: | 2000年12月 |
出處: | 教育大辭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蔣方震(1882~1938)字百里,筆名飛生;浙江省海寧縣人。中日甲午戰爭時,年十三歲,即立志終身致力國防建設;十七歲,補郡學生員;二十歲,赴日本留學,入士官學校;二十一歲,在日本主編〔浙江潮〕鼓吹革命;二十四歲,由士校畢業;次年,返國在盛京將軍趙爾巽處,任督練公所參議,不久,因受排擠,赴德國實習軍事;二十九歲,隨清政府駐德使節返國,任禁衛軍管帶(營長);次年,任東三省督練公所總參議。民國元年(1912),三十一歲,奉任保定陸軍軍官學校校長;翌年,因校政橫遭干涉,無法推動,自殺以謝員生,獲救;三十五歲,因袁世凱稱帝,乃南下廣州,任兩廣都司令部出師計畫股主任;次年,到北京任總統府顧問;三十七歲,隨梁啟超到歐洲考察;二年後返國,從事推進新文化運動,並當選浙江省議員;四十三歲,與胡適之、徐志摩等組織新月社;四十四歲,就任吳佩孚軍隊總參謀長,一年後辭職;四十六歲,在南京與蔣介石總司令研討時局;五十一歲,居上海,一二八淞滬戰事發生,曾指導參戰之軍官戰略;五十四歲,蔣委員長派其任軍事委員會高等顧問,冬天,赴歐洲考察總動員法;五十五歲,訪歐陸,經英美於十二月回國;五十六歲,年初奉命視察南北及沿海防務,夏季,在盧山暑期訓練班授課。民國二十六年(1937),中日七七事變發生,奉派赴德、義等國宣傳,爭取援助;翌年五月回國,出任陸軍大學代理校長,由湖南桃源遷至貴州遵義,因積勞成疾,十一月病逝廣西,享年五十七歲。 蔣氏學養精湛,思想敏銳,於政略戰略,尤多創見,如說:「凡立國,生活條件與戰鬥條件相合一者,強;分離者,弱;相反者,亡。」其著作有〔國防論〕、〔歐洲文藝復興史〕及論文多篇,皆風行一時。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蔣方震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