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聳 - 教育百科
ˇ
  • 部首 ㄦˇ
  • 部首外筆畫 11
  • 總筆畫 17
  • 漢語拼音 sǒng
  • 發音 播放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ㄓˊㄌㄧˋㄍㄠㄑㄧˇㄖㄨˊ:「ㄙㄨㄥˇㄌㄧˋ」、「ㄍㄠㄙㄨㄥˇ」、「ㄙㄨㄥˇㄐㄧㄢ」。
  2. ㄐㄧㄥㄉㄨㄥˋㄐㄧㄥㄆㄚˋㄖㄨˊ:「ㄨㄟˊㄧㄢˊㄙㄨㄥˇㄊㄧㄥ」、「ㄙㄨㄥˇㄖㄣˊㄊㄧㄥㄨㄣˊ」。
  3. ㄍㄨˇㄉㄨㄥˋㄍㄨˇㄔㄨㄟㄖㄨˊ:「ㄕㄡˋㄉㄠˋㄙㄨㄥˇㄉㄨㄥˋ˙ㄉㄜㄎㄤˋㄧˋㄇㄧㄣˊㄓㄨㄥˋㄧˋㄕˊㄑㄧㄥˊㄒㄩˋㄉㄡㄐㄧㄉㄨㄥˋㄑㄧˇㄌㄞˊ。」
  4. ㄙㄨㄥˇㄉㄨㄥˋㄐㄧㄢㄅㄤˇㄒㄧㄤˋㄕㄤˋㄉㄨㄥˋㄖㄨˊ:「ㄊㄚㄙㄨㄥˇㄉㄨㄥˋㄌㄧㄤˇㄐㄧㄢㄅㄧㄠˇㄕˋㄅㄨˋㄑㄧㄥ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聳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sǒng
解釋:
  1. 高起、直立。
    【例】聳立、聳肩、聳樓
  2. 驚駭、驚動。
    【例】聳人聽聞、危言聳聽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聳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sǒng
解釋:
[動]
1.直立、高起。如:「聳肩」、「高聳入雲」。晉.陶淵明〈和郭主簿〉詩二首之二:「陵岑聳逸峰,遙瞻皆奇絕。」
2.獎勵、讚揚。《國語.楚語上》:「教之春秋,而為之聳善,而抑惡焉,以戒勸其心。」唐.姚崇〈冰壺誡〉:「固當聳廉勤之節,塞貪競之門。」
3.驚駭、驚動。如:「聳人聽聞」、「危言聳聽」。唐.劉禹錫〈觀柘枝舞〉詩二首之二:「體輕似無骨,觀者皆聳神。」
[形]
1.耳聾、聽覺不靈敏。漢.馬融〈廣成頌〉:「子野聽聳,離朱目眩。」
2.高。南朝梁.簡文帝〈登烽火樓詩〉:「聳樓排樹出,郤堞帶江清。」南朝梁.沈約〈寒松〉詩:「梢聳振寒聲,青蔥標暮色。」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聳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tshàng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形] ] 毛髮蓬亂毛燥的樣子。
音讀: sáng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聳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