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颼 - 教育百科
  • 部首 ㄈㄥ
  • 部首外筆畫 10
  • 總筆畫 19
  • 漢語拼音 sōu
  • 發音 播放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ㄙㄡㄙㄡ:①ㄋㄧˇㄕㄥㄘˊㄇㄛˊㄋㄧˇㄈㄥㄩˇ˙ㄉㄜㄕㄥㄧㄣㄖㄨˊ:「ㄈㄥㄩˇㄙㄡㄙㄡ」。②ㄏㄢˊㄌㄥˇ˙ㄉㄜㄧㄤˋㄗˇㄖㄨˊ:「ㄏㄢˊㄈㄥㄙㄡㄙㄡㄌㄥˇㄕㄚˋㄖㄣˊ。」
  2. ㄋㄧˇㄕㄥㄘˊㄇㄛˊㄋㄧˇㄨˋㄊㄧˇㄒㄩㄣˋㄙㄨˋㄊㄨㄥㄍㄨㄛˋ˙ㄉㄜㄕㄥㄧㄣㄖㄨˊ:「ㄙㄡ˙ㄉㄜㄧˋㄕㄥ」。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颼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sōu
解釋:
  1. →颼颼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颼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sōu
解釋:
[擬]
1.形容風吹的聲音。漢.趙壹〈迅風賦〉:「啾啾颼颼,吟嘯相求。」
2.形容行動迅速如風的聲音。《水滸傳》第七回:「那漢颼的把那口刀掣將出來。」
3.形容雨聲。唐.杜甫〈秋雨歎〉三首之三:「雨聲颼颼催早寒,胡雁翅溼高飛難。」
[形]
寒冷的樣子。如:「冷颼颼」。宋.蘇軾〈韋偃牧馬圖〉詩:「沙苑茫茫蒺藜秋,風髮霧鬣寒颼颼。」
[動]
風吹。如:「衣服被風颼乾了。」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颼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當擬聲詞:

 ⑴形容風聲或雨聲。《玉篇.風部》:「颼,風聲貌。」漢.趙壹〈迅風賦〉:「啾啾颼颼,吟嘯相求。」唐.杜甫〈秋雨歎〉三首之三:「雨聲颼颼催早寒,胡雁翅溼高飛難。」明.郭勛《雍熙樂府.卷三.端正好.我常在地曹行套.滚綉󷵇曲》:「他道是每日家風雨颼,他道是每日家香火愀。」

 ⑵形容動作迅速所發出之聲響。《水滸傳》第七回:「那漢颼的把那口刀掣將出來。」《紅樓夢》第九回:「便奪手要去抓打寶玉秦鐘。尚未去時,從腦後颼的一聲,早見一方硯瓦飛來,並不知係何人打來的。」

2.風吹。宋.劉過〈吳尉東閣西亭〉詩:「水風颼石冷,雲月墮檐低。」

3.寒冷貌。宋.蘇軾〈韋偃牧馬圖〉詩:「沙苑茫茫蒺藜秋,風髮霧鬣寒颼颼。」元.關漢卿《單刀會》第四折:「昏慘慘晚霞收,冷颼颼江風起,急颭颭帆招惹。」《鏡花緣》第八八回:「莫講粗風暴雨,不能招架,就是小小一陣涼颼,只怕也難支持了。」

注音: ㄙㄡ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颼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