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駱駝舞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Lo T´o Wu
作者: 巫允明
日期: 2004年11月
出處: 舞蹈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舞名。撒拉族傳統民間歌舞。流傳於青海省循化地區撒拉族聚居處。該歌舞撒拉族語音譯為:對委奧依納。其內容敘述撒拉民族的先民在西元十三世紀初為了尋找樂土,從中亞撒瑪爾罕一直向東行進,歷盡了千辛萬苦最後終於在青海循化定居的過程。現多在婚禮場合上進行表演,以達到讓新人不忘自己祖先的遷徙歷史。整個歌舞由五人表演,其中:兩人扮演駱駝,分別從頭頂翻披羊皮襖,前後排列。前者高舉右臂作為駱駝頭部,後者將左臂向後伸出作為駱駝尾,所餘兩手相握為駱駝腰,二者的頭頂為駝峰。駱駝背上馱有裝滿核桃的袋子。另兩人扮演東遷的撒拉先民,其中一人身穿白色禮服,纏大包頭,一手懷抱《可蘭經》,一手拄木棍;一人身穿白色上衣繫紅腰帶,外著黑色坎肩,披大紅披風,纏大包頭,一手牽駱駝,一手提盛奶茶的茶壺。另餘一人飾蒙古族人,穿長袍,著短靴,紮包頭。舞蹈共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為:打聽路途,由撒拉先民與蒙古人之間進行說唱形式的對話;第二部分為:敘述東遷經過,由撒拉先民邊歌唱邊表演地敘述東遷過程中的辛苦和表示所走過地方不滿意的原因;第三部分為:選定樂土,以駱駝的臥倒為選定了希望中的樂土,到達了目的地。此時,在觀看者高呼:駱駝又站起來了!的呼聲中,駱駝一面站立起來,一面不斷地跳躍,使所馱的核桃紛紛落地,供眾人在歡樂中搶拾,結束表演。整個表演戲劇性強,舞蹈多為各種含意動作的模擬,有強烈的民族色彩,歌曲優美、豪放。沒有樂器伴奏。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駱駝舞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