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體育目標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Objectives of Physical Education
作者: 張宏亮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目標是指行動的方向,也就是人類理智行動的過程中所希望達到的點,而體育的目標應指實施體育教學活動中所欲達到的教學目的。
  由於政治背景的不同,各國的體育目標也不盡相同,以我國之體育目標為例,因社會環境的變遷,體育之目標亦有所修正,早在民國元年(1912),〔體育要旨〕中即規定體育的目的在使身體各部平均發育,強健身體,活潑精神,養成守規律尚協調之習慣。
  民國二十一年,因國家處於內憂外患,當時的體育目標改為強調國家供給國民充分發育之機會,以增加適應環境的能力,並培養團結合作、俠氣勇敢之精神。
  民國三十八年政府遷臺以後,因受自由民主思想的影響及生活形態的改變,個人的生存價值受到重視,因此,體育的目標以善用閒暇、建立娛樂與養成運動習慣為目標。
  根據許義雄博士的分析,現階段我國體育的目標,共可歸納為下列六大目標:
  1.身體發展的目標:包括身體的成長,機能的發達,生活適應能力的培養,活動的驅力。
  2.運動技能發展的目標:包括跑、跳、擲等基本運動能力,知覺思考判斷能力,生活適應能力、安全的知能及自衛的能力等。
  3.社會行為規範的目標:包括群性的訓練,服從的規範,服從團體,自我犧牲的勇氣,公平公正的態度,認同他人,承認失敗的胸懷等。
  4.認知的目標:包括體育常識的學習,體育觀念的培養等。
  5.運動習慣的目標:包括體認運動樂趣,體認運動的重要,建立運動的習慣等。
  6.休閒生活的目標:包括養成運動的習慣,充實休閒生活等。
  根據國際健康體育休閒協會(ICHPER)的調查,國際間的體育目標是:(1)促進身體的適應能力及健康;(2)發展社會性機能;(3)增進遊戲及運動知識;(4)培養領導及合作精神,重視運動精神的培養;(5)善用休閒活動的技能。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體育目標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