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窕 - 教育百科
ˇ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ㄧㄠˇㄊㄧㄠˇㄈㄨˋㄋㄩˇㄐㄩˇㄓˇㄧㄡㄧㄚˇㄇㄟˇㄏㄠˇ˙ㄉㄜㄧㄤˋ˙ㄗㄖㄨˊ:「ㄧㄠˇㄊㄧㄠˇㄕㄨˊㄋㄩˇ」。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窕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tiǎo
解釋:
  1. →窈窕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窕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tiǎo
解釋:
[形]
1.深邃。《說文解字.穴部》:「窕,深肆極也。」晉.郭璞〈江賦〉:「爰有包山洞庭,巴陵地道,潛逵傍通,幽岫窈窕。」清.王筠《說文句讀》卷一四:「深肆,蓋即深邃。」
2.間隙、不充滿。《荀子.賦》:「充盈大宇而不窕,入郤穴而不偪者與?」《呂氏春秋.仲夏紀.適音》:「不充則不詹,不詹則窕。」漢.高誘.注:「窕,不滿密也。」
3.微細、輕小。《左傳.昭公二十一年》:「天子省風以作樂,器以鐘之,輿以行之。小者不窕,大者不槬。則和於物。」晉.杜預.注:「窕,細不滿。」唐.杜牧〈昔事文皇帝三十二韻〉:「周鐘既窕槬,黥陣亦瘢痕。」
4.虛假、不實在。《韓非子.難二》:「語言辨,聽之說,不度於義,謂之窕言。」
5.輕薄、不莊重。通「佻」。《左傳.成公十六年》:「楚師輕窕,固壘而待之三日必退。」
[動]
挑逗、誘惑。通「挑」。《文選.卷三四.七.枚乘.七發》:「雜裾垂髾,目窕心與。」唐.李善.注:「窕,當為挑。」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窕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thiáu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窕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深邃。《說文解字.穴部》:「窕,深肆極也。」

2. 不滿密。《呂氏春秋.仲夏紀.適音》:「不充則不詹,不詹則窕。」漢.高誘.注:「窕,不滿密也。」

3. 虛假不實。《韓非子.難二》:「語言辨,聽之說,不度於義,謂之窕言。」

4. 美色。《廣韻.上聲.篠韻》:「窕,美色曰窕。」

5. 「窈窕」:

⑴ 深遠貌。晉.郭璞〈江賦〉:「潛逵傍通,幽岫窈窕。」晉.陶淵明〈歸去來辭〉:「既窈窕以尋壑,亦崎嶇而經丘。」亦作「窈窱」、「䆗窱」、「杳窱」、「窅窱」、「䆞窱」、「䆞篠」。

⑵ 幽靜美好貌。《詩經.周南.關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清.王國雄〈蝶戀花.百尺朱樓臨大道〉詞:「獨倚闌干人窈窕,閒中數盡行人小。」

⑶ 妖冶貌。《後漢書.卷八四.列女傳.曹世叔妻》:「入則亂髮形,出則窈窕作態。」

6. 不莊重。通「佻」。《左傳.成公十六年》:「楚師輕窕,固壘而待之,三日必退。」

7. 挑逗、誘惑。通「挑」。《文選.枚乘.七發》:「雜裾垂髾,目窕心與。」唐.李善.注:「窕,當為挑。」

注音: ㄊㄧㄠˇ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窕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