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且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且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qiě |
解釋: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jū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且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qiě |
解釋:
[副] 1.暫時。如:「你且坐著」。《史記.卷六六.伍子胥傳》:「民勞,未可,且待之。」 2.將要。如:「旦暮且下」。《戰國策.齊策一》:「魏有破韓之志,韓見且亡,必東愬於齊。」 3.只。宋.蘇軾〈虞美人.持杯遙勸天邊月〉詞:「持杯復更勸花枝,且願花枝常在莫披離。」《水滸傳》第六五回:「我自要幹大事,那里且報小仇。」 [連] 1.又、並。如:「老榕樹既高且大。」《詩經.小雅.魚麗》:「君子有酒,旨且多。」《左傳.僖公二十四年》:「以志吾過,且旌善人。」 2.況、何況。《左傳.僖公二十八年》:「且楚師老矣,何故退?」《三國志.卷三五.蜀書.諸葛亮傳》:「且北方之人,不習水戰。」 3.尚、還。如:「尚且」、「然且不可」。《孟子.公孫丑下》:「然則聖人且有過與?」 4.抑、或者。《戰國策.齊策四》:「王以天下為尊秦乎?且尊齊乎?」《史記.卷四四.魏世家》:「富貴者驕人乎?且貧賤者驕人乎?」 5.表示同時做兩件事情。如:「且歌且舞」、「且戰且走」。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jū |
解釋:
[名] 農曆六月。《爾雅.釋天》:「六月為且。」 [助] 用於句末,無義。《詩經.鄭風.褰裳》:「狂童之狂也且!」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且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
|
海陸音 |
|
大埔音 |
|
饒平音 |
|
詔安音 | |
南四縣 |
|
釋義:
|
|
四縣音 |
|
海陸音 |
|
大埔音 |
|
饒平音 |
|
詔安音 |
|
南四縣 |
|
釋義:
|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且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 tshiánn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且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