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天祿琳琅書目及續編〕 - 教育百科
祿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吳哲夫
日期: 1995年12月
出處: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我國歷朝王室,多有豐富的藏書。清人繼明而有天下後,一方面承繼前代內府集藏,一方面廣開獻書之路,祕府藏書,遂日益豐厚。清高宗為有效管理宮中珍祕,乃於乾隆9年(1744),敕令內廷翰林,點檢內府善本,集中移藏於昭仁殿,並取天賜祕笈之意,賜名為天祿琳琅。40年敕于敏中、彭元瑞等纂編書目,即所謂〔天祿琳琅書目〕。其體例,據〔清宮史續編〕卷79云:「詳其年代刊印,流傳藏 ,鑒賞採擇之由,書成凡十卷。」可見它是一部以鑒賞為主的圖書目錄。而其著錄數量據〔清宮史續編〕所載為:宋版71部、金版1部、影宋鈔本20部、元版85部、明版252部,其中不乏罕觀之善本。
  嘉慶2年(1789)10月21日,清宮交泰殿發生大火,波及昭仁殿,殿中所有嫏嬛寶簡,盡化為灰燼。不久,昭仁殿重建完成,清仁宗令將宮中各處所藏祕笈,再次集中於該殿,並敕命老臣彭元瑞領導編纂收藏目錄。彭氏乃仿前目體例,復完成〔天祿琳琅書目續編〕20卷。元瑞嘗撰文記其事曰:「其書中體例記載,一依前帙,互見別書,各有源流,而其規橅有拓而愈大,析而彌精者,如〔前編書目〕十卷,〔後編〕則二十卷。〔前編〕書四百部,〔後編〕則六百六十三部,二千二百五十八冊,視〔四庫全書〕踰三之一。〔前編〕宋元明外,僅金刻一種,〔後編〕則宋遼金元明五朝俱全,凡皆宛委琅函,嫏嬛寶簡。」
  〔天祿琳琅〕著錄之書,當日曾在每書冊上下副葉處鈐蓋:「五福五代堂」、「古稀天手寶」、「八澂耄念之寶」、「太上皇帝之寶」等方形玉璽;書冊首末葉上端邊欄中又有「乾隆御覽之寶」橢圖形印一方;另首葉書眉上,後有「天祿琳琅繼鑑」白文方印,末葉則有「天祿琳琅」朱文方印各一。此等印記,頗便於識別天祿琳琅藏書。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天祿琳琅書目及續編〕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