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台灣腔吻鱈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日期: 2007年1月
出處: 脊椎動物百科全書
辭書內容
學名:
Caelorinchus formosanus (Okamura, 1963)
形態:
頭部腹面的後方區域被鱗,其餘部分裸出。吻部極端延長,呈尖銳狀,吻的邊緣軟不被硬骨所支持。鼻窩裸露無鱗,齒為錐狀,多列排列成寬齒帶。第二背鰭起點與臀鰭起點相對。體被弱棘鱗,棘刺多且密,形狀大小一致呈散射狀排列。發光器甚長,由肛門起向前延伸達喉峽部,為長型桿狀,兩端膨大,各有1個發光腺。體為淺灰色,體側夾雜許多不明顯的淡青色斑紋,腹部白色,吻部腹面白色並散有零星心黑點,一般常見體長約20公分左右。
分布:
日本南方海域,中國東海及南海、台灣。
生態習性:
底棲性魚類,生活於200~450公尺深的水域,棲息於泥砂底質的海床上,肉食性,以小型蝦蟹為主食。
利用:
400公尺以下採獲的個體,體較大可達36公分長;軀幹部分,肉多味美,可以食用,其捕獲數量極多,中國已開發成罐頭食品,本省漁民捕獲後,偶取較大個體為食,其餘仍是棄置為下雜魚,並未列入漁貨。
門: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亞門: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綱: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首綱: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亞綱: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組: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亞組: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目:
鱈形目(Order Gadiformes)
首目:
准棘鰭魚首目(Superorder Paracanthopterygii)
科:
鼠尾鱈科(Family Macrouridae),Grenadiers,Rattails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台灣腔吻鱈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