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坐 - 教育百科
ˋ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ㄊㄨㄣˊㄅㄨˋㄈㄨˋㄗㄞˋㄨˋㄊㄧˇㄕㄤˋㄩˇㄓㄢˋㄒㄧㄤㄉㄨㄟˋㄖㄨˊ:「ㄗㄨㄛˋㄒㄧㄚˋ」、「ㄑㄧㄥˇㄗㄨㄛˋ」、「ㄗㄨㄛˋㄗㄞˋㄧˇ˙ㄗㄕㄤˋ」。
  2. ㄉㄚㄔㄥˊㄖㄨˊ:「ㄗㄨㄛˋㄔㄜ」、「ㄗㄨㄛˋㄔㄨㄢˊ」。
  3. ㄐㄩㄔㄨˇㄖㄨˊ:「ㄗㄨㄛˋㄌㄨㄛˋ」、「ㄗㄨㄛˋㄅㄟˇㄔㄠˊㄋㄢˊ」、「ㄗㄨㄛˋㄦˋㄨㄤˋ」。
  4. ㄐㄧㄢㄕㄡˇㄅㄨˊㄑㄩˋㄖㄨˊ:「ㄗㄨㄛˋㄓㄣˋ」。
  5. ㄧㄣㄗㄨㄟˋㄕㄡˋㄈㄚˊㄖㄨˊ:「ㄗㄨㄛˋㄙˇ」、「ㄌㄧㄢˊㄗㄨㄛˋㄈㄚˇ」。
  6. ㄅㄨˋㄌㄠˊㄉㄨㄥˋㄅㄨˋㄍㄨㄥㄗㄨㄛˋ:「ㄗㄨㄛˋㄒㄧㄤˇㄑㄧˊㄔㄥˊ」、「ㄗㄨㄛˋㄕㄡㄩˊㄌㄧˋ」、「ㄗㄨㄛˋㄕㄢㄎㄨㄥ」。
  7. ㄗㄨㄛˋㄩㄝˋ˙ㄗㄈㄨˋㄋㄩˇㄔㄢˇㄏㄡˋㄧˊ˙ㄍㄜㄩㄝˋㄌㄧˇ調ㄊㄧㄠˊㄧㄤˇㄕㄣㄊㄧˇㄖㄨˊ:「ㄊㄚㄗㄞˋㄗㄨㄛˋㄩㄝˋ˙ㄗㄑㄧˊㄐㄧㄢㄕㄡˋㄉㄠˋㄏㄣˇㄏㄠˇ˙ㄉㄜㄓㄠˋㄍㄨ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zuò
解釋:
  1. 彎曲下肢,將臀部附著在座位上休息。與「站」相對。
    【例】坐著、正襟危坐、如坐針氈 ◎
  2. 居、處。
    【例】坐落、坐北朝南、坐二望一
  3. 搭乘。
    【例】坐車、坐船
  4. 比喻平白的、不勞而獲的。
    【例】坐享其成、坐收漁利
  5. 指物體向後或向下壓。
    【例】槍的坐力大。
  6. 判決、定罪。
    【例】連坐
  7. 席位。通「座」。
    【例】坐位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坐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zuò
解釋:
[動]
1.彎曲下肢,將臀部附著在座位上休息。與站相對。如:「坐下」、「坐在椅子上」。
2.古人席地而坐時兩膝著地,故亦稱跪為「坐」。《禮記.玉藻》:「退則坐取屨。」唐.孔穎達.正義:「坐,跪也。」
3.居、處。如:「坐落」、「坐北朝南」、「坐二望一」。
4.搭乘。如:「坐車」、「坐船」。
5.干犯。如:「坐法當死」。
6.處斷、定罪。如:「連坐」、「坐死」。《韓非子.定法》:「公孫鞅之治秦也,設告相坐而責其實。」《隋書.卷八三.西域傳.吐谷渾傳》:「殺人及盜馬者死,餘坐則徵物以贖罪。」
7.北平、河北、天津方言。指物體重心極力向下壓。如:「這房子向下坐了。」
8.蒞臨。參見「坐殿」、「坐堂」等條。
[名]
席位。通「座」。《三國志.卷二一.魏書.王粲傳》:「時邕才學顯著,貴重朝廷,常車騎填巷,賓客盈坐。」
[副]
1.堅守不去。參見「坐鎮」、「坐索」等條。
2.比喻平白的、不勞而獲的。如:「坐享其成」、「坐收漁利」。
[介]
因為。《後漢書.卷二四.馬援傳》:「曾祖父通,以功封重合侯,坐兄何羅反,被誅。」唐.杜牧〈山行〉:「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坐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坐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tsē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 彎曲下肢,將臀部附著在座位上。
  2. [[動] ] 搭乘交通工具如汽車、飛機等。
  3. [[動] ] 承擔或接受。
  4. [[形] ] 建築物所座落的方向。
音讀: tshē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 向別人道歉、賠不是。
  2. [[動] ] 賠償。
音讀: tsō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坐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