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家庭訪問 - 教育百科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jiā tíng fǎng wèn
解釋:
1.師長親臨學生家中,與家長會晤懇談,以多方了解學生的家庭狀況及學習情形。
2.社會工作人員訪問社區內家庭。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家庭訪問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Home Visitation
作者: 蘇永明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家庭訪問」在教育中是由導師到學生家裡訪問,了解學生的家庭情況。在以往教師非常受尊敬時,這是相當光榮的事,教師常受到熱烈的接待。但目前由於強調隱私權,教師的訪問也未必受歡迎;而有些教師也視之為畏途。一來家長們也大多在上班,只有下班和假日才比較有機會進行家庭訪問,教師就必須犧牲額外的時間;另一方面,電話聯繫的方便,也取代家庭訪問的功能。但因此也產生了對教師的困擾,尤其有些家長在熟識後,經常會電話不斷。不僅如此,急需要訪問的常是出問題的學生,這些都不是愉快的經驗,因此許多教師常採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理,只是應付了事。
  事實上,家庭訪問可說是教育中非常重要的措施,因為家長和老師是同時在教育兒童,兩者的方式和步調要協調,否則學生常無所適從。一般而言,在學校裡因有團體壓力,教師所要求的大致比家庭要來得嚴格。而且在學校各方面的措施也有和家長溝通的機會,可避免不必要的誤會。再者,學生的許多問題和家庭因素有密切關係,必須家庭訪問後,才比較能找出問題的癥結,與家庭聯手來解決。但也不是每一個家庭都願意把這些問題讓老師知道,甚至於這樣的家庭根本就拒絕教師的訪問(如家長本身從事不正當行業),或是老師在訪問後也常覺得無能為力。另一個比較折衷的方式,是學校規定固定的時間,讓家長能到學校與老師溝通。可是許多家長為了自己方便,常於下班後,用電話與老師聯繫(因為老師在學校常因上課而無法接聽電話)。如此一來,對老師增加了許多負擔,只要有些家長這麼做,教師就等於是隨時都在待命。實在有必要加以規範,讓教師在某些時段與家長溝通,而不是隨時要配合家長的需求。
  以往的老師常是家庭訪問,兼當社工人員,如果發現學生非常貧困時,常自己來救濟學生,或是去找其他的資源來幫助學生,因此而傳為美談,當然今天這種老師仍時有所聞。家庭訪問是相當繁重且必要的工作,由於時代的變遷,家庭訪問的功能為電話所取代,雖然可以節省許多教師的時間,也增進許多效果,但因家長也有主動權,反而可能變成是教師的負擔。無論如何,教師與家長之間應有正式的溝通管道,而家庭訪問是較為傳統的方式,雖然逐漸為新的方式所取代,可是當某些個案需要實際去了解才能解決時,仍應視情況來進行家庭訪問。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家庭訪問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