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對 - 教育百科
ˋ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ㄓㄥˋㄑㄩㄝˋㄖㄨˊ:「ㄉㄨㄟˋㄘㄨㄛˋㄅㄨˋㄈㄣ」、「ㄉㄚˊㄉㄨㄟˋ˙ㄌㄜ。」、「ㄋㄧˇㄕㄨㄛ˙ㄉㄜㄏㄨㄚˋㄕˋㄉㄨㄟˋ˙ㄉㄜ。」
  2. ㄓㄥˋㄔㄤˊㄖㄨˊ:「ㄑㄧˋㄈㄣㄅㄨˊㄉㄨㄟˋ」、「ㄕㄣˊㄙㄜˋㄅㄨˊㄉㄨㄟˋ」。
  3. ㄒㄧㄤㄈㄢˇ˙ㄉㄜㄧˋㄈㄤㄖㄨˊ:「ㄉㄨㄟˋㄈㄤ」、「ㄉㄨㄟˋㄕㄡˇ」、「ㄉㄨㄟˋㄢˋ」。
  4. ㄉㄚㄆㄟˋㄒㄧㄤㄆㄟˋㄖㄨˊ:「ㄉㄥㄉㄨㄟˋ」、「ㄇㄣˊㄉㄤㄏㄨˋㄉㄨㄟˋ」。
  5. ㄆㄧㄥˊㄈㄣㄔㄥˊㄌㄧㄤˇㄈㄣˋㄖㄨˊ:「ㄉㄨㄟˋㄅㄢˋ」、「ㄉㄨㄟˋㄈㄣ」、「ㄉㄨㄟˋㄑㄧㄝ」。
  6. ㄔㄥˊㄕㄨㄤ˙ㄉㄜㄖㄨˊ:「ㄉㄨㄟˋㄅㄧˇ」、「ㄉㄨㄟˋㄌㄧㄢˊ」、「ㄉㄨㄟˋㄡˇ」、「ㄔㄨㄕㄨㄤㄖㄨˋㄉㄨㄟˋ」。
  7. ㄉㄚˊㄏㄨㄚˋㄏㄨㄟˊㄉㄚˊㄖㄨˊ:「ㄉㄨㄟˋㄉㄚˊㄖㄨˊㄌㄧㄡˊ」、「ㄨˊㄧㄢˊㄧˇㄉㄨㄟˋ」。
  8. ㄖㄤˋㄌㄧㄤˇㄓㄨㄥˇㄕˋㄨˋㄆㄟˋㄏㄜˊㄗㄞˋㄧˋㄑㄧˇㄖㄨˊ:「ㄉㄨㄟˋㄐㄧㄤˇ」、「ㄉㄨㄟˋㄏㄠˋㄖㄨˋㄗㄨㄛˋ」。
  9. ㄅㄧˇㄓㄠˋㄖㄨˊ:「ㄉㄨㄟˋㄓㄠˋ」、「ㄐㄧㄠˋㄉㄨㄟˋ」、「ㄏㄜˊㄉㄨㄟˋ」、「ㄔㄚˊㄉㄨㄟˋ」、「ㄅㄧˇㄉㄨㄟˋㄓˇㄨㄣˊ」。
  10. (10)調ㄊㄧㄠˊㄓㄥˇ使ㄕˇㄏㄜˊㄩˊㄧˊㄉㄧㄥˋㄅㄧㄠㄓㄨㄣˇㄖㄨˊ:「ㄉㄨㄟˋㄍㄨㄤ」、「ㄉㄨㄟˋㄐㄧㄠ」、「ㄉㄨㄟˋㄓㄨㄣˇ」、「ㄉㄨㄟˋㄏㄠˇㄐㄩˋㄌㄧˊ」。
  11. (11)ㄒㄧㄤㄏㄜˊㄕˋㄏㄜˊㄖㄨˊ:「ㄉㄨㄟˋㄨㄟˋ」、「ㄉㄨㄟˋㄓㄥˋㄒㄧㄚˋㄧㄠˋ」、「ㄨㄣˊㄅㄨˊㄉㄨㄟˋㄊㄧˊ」。
  12. (12)ㄎㄢˋㄉㄞˋㄖㄨˊ:「ㄉㄨㄟˋㄉㄞˋ」、「ㄉㄨㄟˋㄕˋㄅㄨˊㄉㄨㄟˋㄖㄣˊ」。
  13. (13)ㄒㄧㄤˋ˙ㄓㄜㄔㄠˊ˙ㄓㄜㄖㄨˊ:「ㄇㄧㄢˋㄉㄨㄟˋㄇㄧㄢˋ」、「ㄉㄨㄟˋ˙ㄓㄜㄊㄧㄢㄎㄨㄥ」。
  14. (14)ㄐㄧㄝˋㄘˊㄏㄡˋㄇㄧㄢˋㄐㄧㄝㄉㄨㄟˋㄒㄧㄤˋㄔㄨˋㄙㄨㄛˇㄈㄢˋㄨㄟˊ。①ㄅㄧㄠˇㄕˋㄉㄨㄟˋㄒㄧㄤˋㄖㄨˊ:「ㄉㄨㄟˋㄖㄣˊㄔㄥˊㄎㄣˇ」、「ㄉㄨㄟˋㄋㄧㄡˊㄊㄢˊㄑㄧㄣˊ」、「ㄊㄚㄉㄨㄟˋㄋㄧˇㄕㄨㄛㄕㄣˊ˙ㄇㄜ?」。②ㄅㄧㄠˇㄕˋㄔㄨˋㄙㄨㄛˇㄖㄨˊ:「ㄨㄛˇㄉㄨㄟˋㄓㄜˋㄌㄧˇㄅㄨˊㄊㄞˋㄕㄡˊㄒㄧ。」③ㄅㄧㄠˇㄕˋㄈㄢˋㄨㄟˊㄖㄨˊ:「ㄊㄚㄉㄨㄟˋㄊㄞˋㄎㄨㄥㄎㄜㄒㄩㄝˊㄏㄣˇㄧㄡˇㄧㄢˊㄐㄧㄡˋ。」
  15. (15)ㄌㄧㄤˋㄘˊㄩㄥˋㄩˊㄐㄧˋㄙㄨㄢˋㄔㄥˊㄕㄨㄤ˙ㄉㄜㄖㄣˊㄏㄨㄛˋㄨˋ˙ㄉㄜㄉㄢㄨㄟˋㄖㄨˊ:「ㄧˊㄉㄨㄟˋㄓㄨㄛˊ˙ㄗ」、「ㄌㄧㄤˇㄉㄨㄟˋㄈㄨㄑㄧ」。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對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duì
解釋:
  1. 正確的。與「錯」相對。
    【例】不對、答對、對錯不分
  2. 看待。
    【例】對待、誠懇對人
  3. 應答。
    【例】應對、對答如流、無言以對
  4. 相向的。
    【例】對方、對立、對岸
  5. 正確、正常。
    【例】不對、答對、對錯不分
  6. 比照檢查。
    【例】比對、校對
  7. 相合、投合。
    【例】門當戶對
  8. 使兩種事物配合在一起。
    【例】對獎、對號入座
  9. 介詞。用以介進與動作有關的對象或事物。
    【例】我對這個環境不熟,恐怕會迷路。
  10. 量詞。計算成雙的人或物的單位。
    【例】一對鐲子、三對夫妻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對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duì
解釋:
[動]
1.回答地位高的人所提的問題或接續他們的說話。《左傳.隱公元年》:「公問之。對曰:『小人有母,皆嘗小人之食矣,未嘗君之羹。』」
2.一般的應答。如:「無言以對」。
3.對待、看待。如:「對人誠懇」。
4.朝著、向著。如:「槍口對準靶子」、「面對面」、「對著天空」。《文選.曹操.短歌行》:「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5.相合、投合。如:「對症下藥」。
6.比照檢查。如:「校對」、「對指紋」、「對身分證」。
7.調整使合標準。如:「將焦距對好」。
8.攙入。如:「再對些熱水進去,否則太冷了。」
9.使兩種事物配合在一起。如:「把門對上」、「對對子」。
10. 雙方抗爭起來。如:「他們怒目相向,對起來了。」
[名]
1.成雙的人或物。如:「他們正好配成對。」
2.對聯的簡稱。如:「對子」、「門對」、「喜對」。
3.量詞。計算成雙的人或物的單位。如:「一對鐲子」、「三對夫妻」。
[形]
1.對面的。如:「對岸」、「對方」。
2.正確、正常的。如:「數目不對」、「神色不對」。
[介]
表示動作的對象。如:「他對你說什麼?」、「我對環境不熟。」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對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Couple 
作者: 張素珠
日期: 2004年11月
出處: 舞蹈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術語。土風舞或社交舞,一男一女互為舞伴稱為對,一男一女成對而舞稱為對舞(Couple Dance)。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對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對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tuì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 對待。
  2. [[動] ] 檢查是否有誤。
  3. [[動] ] 依比例摻和。
  4. [[形] ] 準確契合。
  5. [[介] ] 朝著某物或向著某方。
  6. [[介] ] 表示動作或情意的對象。
  7. [[介] ] 從、向(某方向)。
  8. [[量] ] 計算成雙人事物的單位。
  9. [[動] ] 校正。
音讀: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介] ] 朝向某物。
  2. [[介] ] 往某方向前進。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對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