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帕京生定律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Parkinson's Law
作者: 林巧敏
日期: 1995年12月
出處: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帕京生(C. Northcote Parkinson)是英國人,為極負盛名之歷史學者、社會學者、經濟學者,早年在英國劍橋大學、倫敦大學獲得博士學位,爾後在皇家海軍學院、利物浦大學任教席,1960年代移居美國,出任哈佛大學教授。帕氏常以諷剌戲謔筆調發表文章,均討論當代組織上的癥結問題,1957年發表專集名曰[帕京生定律及行政的其他研究](Parkison's Law and Other Studies in Administration),該書自問世以來,堪稱是一本最普及的管理學名著,文中數條定律鉤畫出組織的主要病態,而成為今日「帕京生定律」一詞成為譏諷組織病態的專用術語。
  帕京生所揭櫫的組織病態,主要為:
  (一)行政主管喜歡增加部屬,分擔自己工作,卻不願增加同等地位之競爭者,而各級人員又因人員增加而相互製造工作,因此不論實際工作分量如何,組織人員每年總要增加。
  (二)組織年代愈久,成員的素質就愈低劣。因為單位首長多不喜歡任用才能比自己高的人,以免功高震主,長此以往,組織人員素質愈來愈差。
  (三)機關開會時間長短,往往與議題的重要性成反比;因為小事大家都懂,所以發言踴躍。而大事或因不懂,或因攸關重大,於是大家噤若寒蟬、三緘其口。因之議程中討論各項議案所費的時間,與涉及的金額,適成反比例,此現象可名之為「雞毛蒜皮定律」。
  (四)為了緩和某些團體,委員會組織勢必延攬各團體代表,造成委員會組織愈來愈大,但由於人數過多,造成議事不彰,毫無效能。於是委員會內部必將出現較小的非正式核心小組。
  (五)帕京生證明組織建築設計的完善,乃是凋零的象徵,在辛苦的創業與成長期,是沒有時間設計完美無缺的建築,當所有工作將完成之際,才有時間從事這項工作,此時機關內部的行政效率已日趨低落,但外表建築卻日趨豪華與壯麗。
  (六)政府各部門計算下一年度的必要經費,習於將必要費用,加上估計被主管單位削減的數目,再加上一成。長久下來,各單位預估的經費是不實而浮濫的。
  (七)在會場中,重要人物到達的時間通常是正確開始時間的後三刻鐘,以達成有足夠人注意他們到達的效果。
  (八)愈有製造報表的能力,則製造不必要或重覆的報表量愈多。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帕京生定律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