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揚州八怪 - 教育百科
ˊ
ˋ
yáng zhōu bā guài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yáng zhōu bā guài
解釋:
清代的江蘇揚州,大約十八世紀之時,為江南經濟、文化的中心,當時畫家亦多集中此地。部分畫家風格脫俗,不拘泥古法,被當時人目為畫壇的「偏師」、「怪物」,遂有「揚州八怪」之稱。如金農、羅聘、鄭燮、閔貞、汪士慎、高鳳翰、黃慎、李鱓、李方膺、高翔等人皆是,實際上不止八人。他們不但能詩,亦擅書法或篆刻,其筆墨技法對近代寫意花卉影響很大。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揚州八怪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方永泉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揚州八怪是指清代乾隆年間寓居江蘇揚州地區的八位代表畫家的總稱。他們繼承並發展了重視生活感受與人品寄托,以及將詩書畫結合為一的寫意畫傳統;並主張「自立門戶」,重視風格創新,不拘於成法,與當時畫壇上所流行的模擬尚古之風,和被視為正統畫風的「四王」山水、「惲派」花鳥(惲壽平)不同,因而被時人視為異端,認為是「偏師」、「怪物」,遂有「揚州八怪」之稱。
  揚州八怪指的是汪士慎、李鱓、金農、黃慎、高翔、鄭爕、李方膺、羅聘等八人(見李玉棻[歐缽羅室書畫過目考])。然其他書籍記載不一,曾被提及的尚有華喦、閔貞、高鳳翰、邊壽民、李葂、陳撰和楊法等(見汪鋆[揚州畫苑錄])。事實上,八怪並非專指那八個人,而是指這些畫家在內的一種藝術現象。這些畫家也並非全隸籍揚州,只因雍正、乾隆時期,揚州以位於大運河要津,一躍而為東南的商業重鎮,交通便利,經濟繁榮,文化興盛,再加上富商巨賈贊助支持美術活動,一時之間,湖海野逸畸零之士,聚集游藝於此,或是失意官吏,或是不得志文人;他們往往富有精湛的文學修養,以賣畫維生,並藉書畫抒發心中憤懣,表現強烈的藝術個性,所謂「嘻笑怒罵皆文章」,這種直抒胸臆、表現個性、豪邁瀟灑、標新立異的風格,不僅得文人雅士青睞,連廣大的市民階層也喜愛。一時之間,蔚然成風,時人爭相仿效,頗有扭轉清代繪畫發展的趨勢;且他們不因襲古人,而另闢蹊徑的作風,更為清代中期畫壇注入新生命。
  揚州八怪大都擅畫水墨寫意花鳥,並兼及山水和人物畫,他們主要受到石濤及八大山人繪畫思想和風格的影響,並接續明中葉沈周、陳淳和徐渭的寫意畫傳統,再將寫意畫的內容及藝術表現往前推進了一步。他們除繪畫的造詣外,尤其兼具詩文的涵養和精鍊的書法,集傳統文人畫的「三絕」--詩、書、畫於一身,影響所及,直接開啟了中國近代寫意畫的風貌,並成為日後畫家的定格形態。
  揚州八怪雖為一派,然各自具獨特風格,如金農的作品具金石碑版的厚重古樸之美,影響了晚清及近代的趙之謙、吳昌碩和齊白石,成了所謂的金石畫派。而華喦的花鳥畫,縱逸跌宕,獨具一格,不僅兼具深厚的傳統功夫,更汲取民間生趣橫溢的技法,為晚清花鳥畫開拓了一片新天地,影響所及,可與惲壽平媲美。其餘的畫家,如鄭板橋的蘭竹,邊壽民的蘆雁,李方膺、高鳳翰、李鱓、黃慎的寫意花卉,以及擅畫人物的黃慎、閔貞、羅聘等,皆帶給晚清及近代的畫家,如吳熙載、趙之謙、任伯年、吳昌碩,以及陳師曾、齊白石、潘天壽等人極大的影響。揚州八怪繪畫上豐富的意趣和技法,以及完整的藝術意境,對我國傳統水墨寫意畫的發展有極大的貢獻。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揚州八怪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