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教師的認知歷程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Teacher Cognitive Processes
作者: 陳密桃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教師的認知歷程」就狹義言,指教師在教學歷程中,其認知、推理與判斷等心智能力的運作歷程。此種觀點,係將教師的教學視為是教師本身的一種認知能力的運作;就廣義而言,則泛指教師對與教育活動有關的一切人、事、物之認知、推理與判斷等心智能力的運作歷程,如認知應具備的專業知能,學習與表現其任務。
  由於教師的認知歷程影響其教學品質的良窳,因此美國若干研究團體及師範教育專家,曾針對教師的認知歷程,提出「教師認知發展模式」;認為師資的培育應依循教師的認知發展歷程,歷經若干的認知階段始至於完備。
  對教師的認知發展歷程之研究取向,主要有三:
  1.探討教師教學時所關注的焦點:教師對自已教學工作所持的態度和價值觀,會有生手教師與專家教師的差異。生手教師關心的是校長或其他教師、家長、社區人士是否肯定其能勝任教職、擔心教材的準備是否充分、擔心學生是否易於教導與管理;然而專家教師則關心要擬訂那些行為目標、使用某些教學方法後,學生可能會有那些反應、學生是否能在教學活動中獲得進步等等,而鮮少受外界干預其教學的專業判斷。
  2.探討教師對教學階段的認知發展歷程:教師在教學階段中,對學生的教學方式會因其對學生的認知不同而有所改變,如生手教師在教室管理上,常運用權威要求學生符合其規定的班級常規,卻不知如何引導;專家教師則能活用各種教學模式,用啟發、引導的方式來達成教室管理的目的。因此專家教師的教學與教室管理,通常此生手教師有創意與教育性。
  3.探討教師採用教學知識與技術的認知發展歷程:不同認知歷程之教師,對各種教學知識和技術的採用也有差異。生手教師對教學技術之運用可能茫然無知,進而十分嚮往並學會機械式操作;而專家教師則對教學技術已十分熟練,會整合及改進各種教學技術,甚至自己創發新技術。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教師的認知歷程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