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科學分類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Scientific Classification
作者: 陳敏珍
日期: 1995年12月
出處: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科學分類(Scientific Classification)是以實證研究方法,依據邏輯概念,對有系統、有組織的知識予以分類。其目的是要建立被分類的主體間基本的關係,並藉由合理順序的安排,界定各主體最顯著的意義。
  科學分類基本上是一種學術分類,它源於哲學分類(Philosophical Classification)。其可追溯至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的知識分類,他將人類知識分為理論哲學、實用哲學、生產哲學3類。然而科學分類與此種純哲學分類略有不同,前者著重於物理現象與實體的分類,後者則著重於抽象概念的分類。
  科學分類的基本方法有二 ,一為演繹法(Deductive Method),一為歸納法(Inductive Method)。所謂演繹法,是將一個主體,根據邏輯推演法則,予以分析成若干獨立的部分。並從觀察到的現象,建立各種假設。所謂歸納法,則是以觀察、蒐集及記錄各個部分等方式,探求其共同特徵與特徵間的關係,並加以綜合推論至一個具通則性的整體。同時利用實證方法,對各種假設進行驗證,以訂定各類目明確的邏輯順序與層級架構。
  西方科學分類之發達,主要是受19世紀初期科學技術興起的影響,而分類的對象則以純科學為主。各種科學分類中,較具影響力者,有下列4種:(1)孔德的分類--孔德(A. Comte)是法國哲學家,為實證哲學的鼻祖。他依據各學科研究的實證性與精密程度,將學術分為6大類,依序為數學、天文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社會學。他認為這是合乎自然順序的排列;(2)恩格斯的分類--恩格斯(Friedrich Engels)於1873年訂定的科學分類法,即以物質運動的發展與轉化、自然界歷史發展的整體性及人類對自然界認識的順序作為分類的基礎。其類目始於天文學,止於診斷學;(3)斯賓塞爾的分類--斯賓塞(H. Spencer)採用進化論的觀點,將學術分為抽象、抽象具體、具體科學等3大類;(4)湯姆生的分類--湯姆生(J.A. Thomson)依據研究主體之不同,將科學分為抽象科學與具體科學兩大類。
  我國最早提出學術分類者為宋朝程伊川,他將學術分為文學、訓詁及儒者之學3類。近世的科學分類較具代表性者為郭任遠與潘菽的分類法。郭氏將科學分為理化科學、生物科學及社會科學3大類。潘氏則將科學分為物理科學生物科學及心理科學3大類。
  圖書分類法基本上是遵循科學分類的原理配置類目,以反映科學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繫,以及事物的發展過程。但是圖書分類在本質上與科學分類有顯著的不同,它不能單純地以科學分類為準則,還必須結合圖書的特點、圖書館的目的及讀者的需求。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科學分類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