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運鏡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Camera Movement
作者: 朱則剛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運鏡是指利用攝影機鏡頭或機身在位置上的改變,以引導或改變觀眾的注意力。一般常用的運鏡方式有以下數種:
  1.促鏡(zoom)-攝影機的機身位置與拍攝角度均不變,只是以鏡頭焦距長短的改變,以調整所框取影像的寬窄。由較廣的遠景,漸次拉長焦距,以改變成取景較窄的特寫之運鏡方式,稱為促入(zoom in),反之則稱為促出(zoom out)。促鏡是運鏡手法中唯一不改變攝影機位置與拍攝角度(方向),而純以鏡頭焦距長短的調整而改變畫面的方式。
  2.推鏡(dolly)-攝影機通常均裝置於有滑輪的腳架或其他基座上,此種有滑輪的腳架或基座即稱為Dolly。推鏡的運鏡手法,是利用此等基座的前後移動而完成畫面的改變。由較廣的遠景,漸次推動基座以靠近被攝的主體,以改變成取景較窄的中景或特寫的運鏡方式,稱為推入(dolly in),反之則稱為推出(dolly out,或稱拉出)。
  此種運鏡手法的效果與促鏡類似,但畫面衝擊力較大。
  3.橫推(truck ; track)-是以有滑輪的腳架或其他基座橫向推動攝影機,以追蹤被攝主體的移動,或改變注意力至其他主體上的運鏡手法。依攝影機移動的方向而言,可分為左推(truck left)及右推(truck right)二種。
  4.搖鏡(pan)-攝影機機身位置不變,僅以橫向移動鏡頭的拍攝方向,追蹤被攝主體的移動,或改變注意力至其他主體上的運鏡手法。依搖動鏡頭的方向而言,可分為左搖(pan left)與右搖(pan right)。
  5.抬鏡(tilt)-攝影機機身位置不變,僅以上下移動鏡頭拍攝方向的高低,以改變觀眾注意力至其他主體上的運鏡手法。依抬動鏡頭的方向而言,可分為上抬(tilt up)與下抬(tilt down)。
  6.升鏡(pedestal)-利用可升降的較大型基座,上下移動攝影機,以引導觀眾注意力的運鏡手法。依升降的方向而言,可分為上升(pedestal up)及下降(pedestal down)。
  7.弧鏡(arc)-與橫推(橫向推鏡)的方式相近,但是攝影機與被攝主體保持固定的距離,環繞主體以弧線的方向推動基座。依環繞主體的移動方向而言,可分為左弧(arc left,左向弧鏡)與右弧(arc right,右向弧鏡)二種。
  以上是七種基本的運鏡手法,在實際應用時有些可以相互配合使用。例如促鏡的時候需可同時配合抬鏡的手法,以改變畫面的構圖。搖鏡也可配合抬鏡的手法同時使用,以斜向左搖或右搖。升鏡時攝影機基座上升,鏡頭可同時下抬,使注意力維繫在相同主體上,但使拍攝角度改變成俯角。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運鏡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