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努 - 教育百科
ˇ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ㄇㄧㄢˇㄌㄧˋㄖㄣˋㄓㄣㄖㄨˊ:「ㄋㄨˇㄌㄧˋ」。
  2. ㄑㄧㄠˊㄑㄧˇㄖㄨˊ:「ㄋㄨˇㄗㄨㄟˇ」。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努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使力、盡力。
    【例】努力
  2. 突起、鼓出。
    【例】努嘴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努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動]
1.勤勉、盡力。如:「努力讀書」、「努力加餐飯」。
2.突起、鼓出。如:「努嘴」、「努著眼睛」。唐.彥謙〈采桑女〉詩:「春風吹蠶細如蟻,桑芽纔纔努青鴉嘴。」《紅樓夢》第六七回:「旁邊紫鵑將嘴向床後桌上一努,寶玉會意,往那裡一瞧。」
[副]
用力過猛而受傷。《水滸傳》第一○○回:「你眾人枉費了力,箭頭不發,努折箭桿。」《程乙本紅樓夢》第七五回:「這也彀了,且別貪力,仔細努傷著。」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努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努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lóo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努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勤勉、盡力。如:「努力」。《廣韻.上聲.姥韻》:「努,努力。」《集韻.上聲.姥韻》:「努,《方言》:『勉也。』」《漢書.卷八四.翟方進傳》:「蔡父大奇其形貌,謂曰:『小史有封侯骨,當以經術進,努力為諸生學問。』」《文選.古詩十九首.行行重行行》:「弃捐勿復道,努力加餐飯。」

2. 用力過猛。明.朱橚《普濟方.卷二八九.癰疽門.發背潰後附論》:「麒麟竭散,治癰腫發背惡瘡,生肌後用力勞動努傷,出血不止。」《水滸傳》第一○○回:「你眾人枉費了力,箭頭不發,努折箭桿。」《程乙本紅樓夢》第七五回:「這也彀了,且別貪力,仔細努傷著。」

3. 突起、鼓出。《舊唐書.卷二○○下.列傳.黃巢》:「先有謠言云:『金色蝦蟆爭努眼,翻卻曹州天下反。』」唐.彥謙〈采桑女〉詩:「春風吹蠶細如蟻,桑芽才努青鴉嘴。」《紅樓夢》第六七回:「旁邊紫鵑將嘴向床後桌上一努,寶玉會意,往那裡一瞧。」

4. 書法指「永字八法」之豎筆。宋.陳思《書苑菁華.卷二.永字八法》:「三豎為弩。」《御定佩文齋書畫譜.卷三.論書三.永字八法》引作「努」。亦作「弩」。

注音: ㄋㄨˇ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努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