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靠 - 教育百科
ˋ
  • 部首 ㄈㄟ
  • 部首外筆畫 7
  • 總筆畫 15
  • 漢語拼音 kào
  • 發音 播放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ㄌㄞˋㄓˇㄨㄤˋㄖㄨˊ:「ㄎㄠˋ」、「ㄧˇㄎㄠˋ」、「ㄎㄠˋㄕˊㄌㄧˋ」、「ㄈㄢˊㄕˋㄉㄡㄧㄠˋㄎㄠˋㄗˋㄐㄧˇ。」
  2. ㄧˇㄅㄤˋㄖㄨˊ:「ㄎㄠˋㄑㄧㄤˊ」、「ㄎㄠˋ˙ㄓㄜㄉㄚˋㄕㄨˋ」。
  3. ㄐㄧㄝㄐㄧㄣˋㄊㄧㄝㄐㄧㄣˋㄖㄨˊ:「ㄎㄠˋㄢˋ」、「ㄎㄠˋㄓㄢˋ」、「ㄔㄜ˙ㄗㄌㄞˊ˙ㄌㄜㄎㄨㄞˋㄎㄠˋㄅㄧㄢㄓㄢˋ。」
  4. ㄒㄧㄣˋㄌㄞˋㄒㄧㄣˋㄖㄣˋㄖㄨˊ:「ㄎㄜˇㄎㄠˋ」、「ㄎㄠˋㄅㄨˊㄓㄨ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靠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kào
解釋:
  1. 倚傍。
    【例】靠牆、倚靠、靠著大樹 ◎
  2. 挨近、貼近。
    【例】靠近、靠攏
  3. 仰賴、依憑。
    【例】靠實力、靠天吃飯、無依無靠
  4. 信賴、信任。
    【例】可靠、靠不住
  5. 車、船的停駐、停泊。
    【例】停靠、靠岸、靠站
  6. 傳統戲劇中武將所穿的鎧甲。
    【例】靠子、女靠、軟靠 ◎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靠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kào
解釋:
[動]
1.相違背。《說文解字.非部》:「靠,相韋也。」清.段玉裁.注:「今俗謂相依曰靠,古人謂相背曰靠。」
2.倚傍。如:「靠牆」、「倚靠」、「靠著大樹」。
3.挨近、貼近。如:「靠岸」、「靠著站」。唐.曹松〈宿溪僧院〉詩:「煎茶留靜者,靠月坐蒼山。」
4.仰賴、依憑。如:「靠實力」、「靠天吃飯」、「靠人幫忙」。
5.信賴、信任。如:「可靠」、「靠不住」。《老殘遊記》第一六回:「這是同裕的票子,是敝縣第一個大錢莊,萬靠得住。」
6.車、船的停駐、停泊。如:「停靠」、「靠站」、「靠岸」。
[名]
古代戲劇中武將所穿的鎧甲。如:「靠子」、「女靠」、「軟靠」。《儒林外史》第四二回:「那小戲子一個個戴了貂裘,簪了雉羽,穿極新鮮的靠子,跑上場來,串了一個五花八門。」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靠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靠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khò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 依賴、仰仗。
  2. [[動] ] 倚著、拄著。
  3. [[動] ] 撞到。
音讀: khuà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 船隻擱淺、觸礁。
  2. [[動] ] 擱置、放在。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靠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