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責 - 教育百科
ˊ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ㄈㄣˋㄋㄟˋㄍㄞㄔㄥˊㄉㄢ˙ㄉㄜㄕˋㄖㄨˊ:「ㄗㄜˊㄖㄣˋ」、「ㄓˊㄗㄜˊ」、「ㄈㄨˋㄗㄜˊ」。
  2. ㄆㄧㄆㄧㄥˊㄍㄨㄛˋㄖㄨˊ:「ㄔˋㄗㄜˊ」、「ㄗㄜˊㄅㄟˋ」、「ㄗㄜˊㄨㄣˋ」、「ㄗㄜˊㄇㄚˋ」、「ㄗㄜˊㄋㄢˋ」。
  3. ㄧㄠㄑㄧㄡˊㄖㄨˊ:「ㄗㄜˊㄑㄧㄡˊ」、「ㄗㄜˊㄔㄥ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責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分內應該做的事。
    【例】負責、職責、責無旁貸
  2. 要求、索取。
    【例】責備、責善、責成
  3. 詰問、怪罪。
    【例】自責、指責、責讓
  4. 鞭打、處罰。
    【例】笞責、杖責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責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名]
分內的事情。如:「責任」、「盡責」、「職責」、「責無旁貸」。
[動]
1.要求、索取。如:「責求」。《左傳.桓公十三年》:「宋多責賂於鄭。」
2.詰問。如:「責問」、「責備」、「指責」。《文選.李密.陳情表》:「詔書切峻,責臣逋慢。」
3.處罰。如:「責罵」、「杖責」、「責罰」。
注音:
漢語拼音: zhài
解釋:
[名]
欠人的錢財。同「債」。《漢書.卷二四.食貨志上》:「於是有賣田宅、鬻子孫以償責者矣。」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責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責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tsik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責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㈠ㄗㄜˊ

1. 要求、索取。如:「責求」。《說文解字.貝部》:「𧵩(責),求也。」《左傳.桓公十三年》:「宋多責賂於鄭。」《儒林外史》第一三回:「或一天遇著那小子書背不熟,小姐就要督責他念到天亮。」

2. 詰問。如:「責問」、「責備」、「指責」。《論語.衛靈公》:「躬自厚而薄責於人。」三國魏.阮瑀〈為曹公作書與孫權〉:「常恐海內多以相責,以為老夫苞藏禍心,陰有鄭武取胡之詐。」晉.李密〈陳情表〉:「詔書切峻,責臣逋慢。」

3. 分內之事。如:「責任」、「盡責」、「職責」、「責無旁貸」。《三國志.卷四○.蜀書.劉彭廖李劉魏楊傳.李嚴》:「吾與孔明俱受寄託,憂深責重,思得良伴。」清.顧炎武《日知錄.卷一七.正始》:「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矣。」

4. 處罰。如:「杖責」、「責罰」。元.孔文卿《東窗事犯》第四折:「臣到朝中怎掙揣,想秦檜無百劃,送微臣大理寺問罪責。」《野叟曝言》第一八回:「計多到此,也就一毫沒計了,只得先供出幾個賭腳,知縣標硃筆,一名不到,重責四十。」

㈡ㄓㄞˋ

欠人之錢財。同「債」。《漢書.卷二四.食貨志上》:「於是有賣田宅、鬻子孫以償責者矣。」

注音: ㈠ㄗㄜˊ ㈡ㄓㄞ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責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