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天堂鳥之舞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Paradise Bird
作者: 張麗珠
日期: 2004年11月
出處: 舞蹈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舞名。新幾內亞(New Guinea)《天堂鳥之舞》(Paradise)係指該地區從天堂鳥所產生之舞姿。新幾內亞中部之庫博山(Kubor Mountain)中產有各種天堂鳥,其公鳥在求偶期間,在一、二隻母鳥之前,可作出各種複雜之表演。鳥類學家稱此種有節奏之動作為舞蹈,而稱表演之地方為舞臺。天堂鳥選擇細的高枝,高視闊步地走或跳來跳去,並將羽毛伸開,然後將兩翼併起,有節奏地重拍其兩翼。遇到特別興奮時,會將身體翻過來,以頭朝下。其中命名為「薩克森尼」(Saxony)之一種鳥。如知更鳥大小,有黃黑兩色羽毛之天堂鳥,頭上兩支彎曲之翎管上有淺藍色半透明之旗幟,在表演時會前後揮動。另外一種稱為「Greater」之品種的鳥,有火焰色之長羽毛。表演時跳上一段約鉛筆長短之斜枝,揮動其半開的雙翼,在斜枝上雙足上跳,再跳落枝上,然後將羽毛前後擺動,宛如一團火焰。此外尚有黑絨色之「斯提芬尼」(Stephanie)天堂鳥,其舞蹈時,擇一距地面八十呎高之光枝,用其近兩呎長之尾羽,作出各種表演。有時將尾巴向內彎曲,伸開中間部分之羽毛,再有節奏地擺動其尾巴與雙翼。在充足之陽光下,呈藍綠色。最戲劇化者,為命名「Magnificent」之天堂鳥,似有舞臺管理之天才。清晨表演一場,然後當天再表演一場。仍為畫眉鳥大小,身披披金黃色羽毛,胸前一片綠色。表演時慎重選擇其場地。通常選在密林內,陡坡之上一種約為掃帚桿大小之樹上,先將樹幹下加以清理,並將上面之樹葉摘去一部分,以便使陽光射下,猶如聚光燈之照射。其先尖叫一聲,然後在其表演場地高視闊步一回,展開雙翼,張開羽毛,圍繞樹幹。反覆表演。天堂鳥之羽毛,為新幾內亞土著所珍,用以製作漂亮之頭飾。天堂鳥之求偶舞蹈,亦為土著所仿。在麻六甲加群島(Molucca Island)之安波克(Ambok)地方表演之舞蹈,即稱為《天堂鳥之舞》(Dance of the Paradise Bird)。
參照: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天堂鳥之舞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