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課程規劃的政治面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Political Dimensions of Curriculum Planning
作者: 徐超聖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課程規劃的政治面,是指課程規劃的過程涉及到參與人員、權力分配、規劃方法與參與等。其中重要的問題包括:誰決定課程?影響課程規劃的勢力及過程為何?因此,課程規劃是講求參與者人際關係的互動,具有政治性意味。要想了解課桯規劃的動態過程,須先了解在此過程中誰在決定課程。此種影響課程決定之主要人員可稱為影響課程的主要勢力,可分為兩大類:一為內在力量,二為外在力量。內在力量是指各種課程之內在的及正規的決定者,是在法令上有權從事課程決策與計畫的人員。他們的介入是經由正式組織的安排;外在力量是指外在的及非正規的決定者,是政府機構以外包括各學校系統人員。他們係經由特殊的政治壓力與說服力而影響課程。影響勢力之分類方式眾多,以蓋依(G. Gay)為例,把各種影響勢力分析如下:
  1.內在力量:(1)正式的:政府當局,顧問與行政機構,法令(包括議案及法庭判例),學校管理機構,學區及學校行政人員及教師,學校之分層體系,資源與設備,「作決定」之制度,各教學科目;(2)非正式的:教職員對課程與教學之意見,正規組織中之政治手腕,習慣與傳統,團體動力,參與者之人格及能力,人際關係能力,課程計畫環境。
  2.外在力量:(1)正式的:測驗機構,專業組織,認可機構,民意測驗,議會遊說人,學生、家長與工商人士,勞工組織,政府管制機構;(2)非正式的:特殊興趣或利益團體,教學資料出版商,大眾傳播媒體,評論家,社會危機,習慣的傳統,慈善基金會,政治壓力。
  課程規劃的影響勢力種類很多,因而影響勢力之互動關係相當複雜,每種勢力均含有政治的、利益的和價值的成分。為使各種勢力能有參與之機會,權力協調是需要的,課程規劃的政治化性質也因此顯而易見;同時也必經此政治協商互相協調,而後才能規劃出實際可行且符合大多數人期望的課程。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課程規劃的政治面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