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簧 - 教育百科
ˊ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ㄩㄝˋㄑㄧˋㄓㄨㄥㄩㄥˋㄧˇㄓㄣˋㄉㄨㄥˋㄈㄚㄕㄥ˙ㄉㄜㄅㄛˊㄆㄧㄢˋㄉㄨㄛㄩㄥˋㄓㄨˊㄐㄧㄣㄕㄨˇㄏㄨㄛˋㄑㄧˊㄊㄚㄘㄞˊㄌㄧㄠˋㄓˋㄔㄥˊㄖㄨˊ:「ㄏㄨㄤˊㄆㄧㄢˋ」。
  2. ㄑㄧˋㄨˋㄓㄨㄥㄐㄩˋㄧㄡˇㄊㄢˊㄌㄧˋ˙ㄉㄜㄐㄧㄐㄧㄢˋㄖㄨˊ:「ㄊㄢˊㄏㄨㄤˊ」、「ㄙㄨㄛˇㄏㄨㄤ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簧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huáng
解釋:
  1. 樂器中用以振動發聲的薄片,多用竹、金屬或其他材料製成。
  2. 器物中具有彈力的機件。
    【例】彈簧、鎖簧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簧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huáng
解釋:
[名]
1.樂器裡用金屬或其他材料製成的發聲薄片,如笙、竽、管等。《詩經.秦風.車鄰》:「既見君子,並坐鼓簧。」宋.周邦彥〈慶春宮.雲接平岡〉詞:「絃管當頭,偏憐嬌鳳,夜深簧暖笙清。」
2.器物中具有彈力的機件。如:「彈簧」、「鎖簧」。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簧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笙、竽、管等樂器中振動發聲之薄片,用竹、金屬或其他材料製成。《說文解字.竹部》:「簧,笙中簧也。」《詩.小雅.鹿鳴》:「吹笙鼓簧,承筐是將。」宋.周邦彥〈慶春宮.雲接平岡〉詞:「絃管當頭,偏憐嬌鳳,夜深簧暖笙清。」

2.笙、竽。《詩.王風.君子陽陽》:「君子陽陽,左執簧,右招我由房。」《楚辭.劉向〈九歎.憂苦〉》:「願假簧以舒憂兮,志紆鬱其難釋。」

3.器物中具彈力之機件。如:「彈簧」。《水滸全傳》第四十九回:「敢是鎖簧銹了,因此開不得。」

4.古代婦女首飾。也稱步摇。《急就篇》:「冠幘簪簧結髮紐。」

5.動聽的語言。如:雙簧《易林.坤之夬》:「 一簧兩舌,妄言謬語,三姦成虎,曾母投抒。」宋.李心傳《建炎以來繫年要録.卷九.宗澤〈請車駕還京師疏〉》: 「使狡獪簧惑,敢爾横肆,盜據竊發,因循跼蹐。」

6.竹名。元李衎《竹譜詳録.竹品譜.全德品》:「簧竹出江、淮間,叢生,與慈竹大同,但比慈竹差稀疏,節頗長,枝葉少,可作笙簧,故名。」

注音: ㄏㄨㄤ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簧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