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獻 - 教育百科
ˋ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ㄈㄥˋㄕㄤˋㄈㄥˋㄐㄧㄣˋㄖㄨˊ:「ㄈㄥˋㄒㄧㄢˋ」、「ㄍㄨㄥˋㄒㄧㄢˋ」、「ㄒㄧㄢˋㄇㄡˊ」、「ㄒㄧㄢˋㄕㄣ」、「ㄊㄚㄕㄤˋㄊㄞˊㄒㄧㄢˋㄏㄨㄚㄍㄟˇㄉㄜˊㄐㄧㄤˇㄓㄜˇ。」
  2. ㄅㄧㄠˇㄧㄢˇㄖㄨˊ:「ㄒㄧㄢˋㄐㄧˋ」、「ㄒㄧㄢˋㄧˋ」。
  3. ㄍㄨˋㄧˋㄅㄧㄠˇㄒㄧㄢˋㄖㄨˊ:「ㄒㄧㄢˋㄅㄠˇ」、「ㄒㄧㄢˋㄇㄟˋ」、「ㄒㄧㄢˋㄧㄣㄑㄧㄣˊ」。
  4. ㄨㄣˊㄒㄧㄢˋㄅㄣˇㄓˇㄉㄧㄢˇㄐㄧˊㄏㄢˋㄕㄡˊㄨㄣˊㄏㄨㄚˋㄓㄤˇㄍㄨˋ˙ㄉㄜㄒㄧㄢˊㄖㄣˊㄐㄧㄣㄓˇㄐㄩˋㄌㄧˋㄕˇㄐㄧㄚˋㄓˊ˙ㄉㄜㄉㄧㄢˇㄐㄧˊㄌㄧㄠˋㄖㄨˊ:「ㄘㄢㄎㄠˇㄨㄣˊㄒㄧㄢˋ」、「ㄌㄧˋㄕˇㄨㄣˊㄒㄧㄢ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獻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xiàn
解釋:
  1. 奉上、奉送。
    【例】貢獻、呈獻、捐獻
  2. 表演、顯現。
    【例】獻技、獻藝、獻寶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獻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xiàn
解釋:
[動]
1.奉上、進奉。如:「貢獻」、「呈獻」、「捐獻」、「犧牲奉獻」。唐.杜甫〈病橘〉詩:「憶昔南海使,奔騰獻荔枝。」
2.表演。如:「獻技」、「獻藝」。
3.故意顯露、表現。如:「獻媚」、「獻寶」、「獻殷勤」。
[名]
賢人、有才德的人。《書經.益稷》:「萬邦黎獻,共惟帝臣。」唐.韓愈〈處州孔子廟碑〉:「乃新斯宮,神降其獻,講讀有常,不誡用勸。」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獻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hiàn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 奉上。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獻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祭宗廟所用之犬牲。《說文解字.犬部》﹕「獻,宗廟犬名。羹獻,犬肥者以獻之。」《禮記·曲禮下》:「凡祭宗廟之禮:牛曰一元大武,豕曰剛鬣,豚曰腯肥,羊曰柔毛,雞曰翰音,犬曰羹獻。 」

2. 奉上、進奉。如:「貢獻」、「呈獻」、「捐獻」、「犧牲奉獻」。《荀子.正論》:「稱遠邇而等貢獻,豈必齊哉?」唐.杜甫〈病橘〉詩:「憶昔南海使,奔騰獻荔枝。」

3. 顯露、表現。如:「獻藝」、「獻寶」、「獻殷勤」。《左傳.襄公十四年》:「商旅于市,百工獻藝。」《醒世恆言.卷二○.張廷秀逃生救父》:「你若肯時,便請個先生教你,也強如當場獻醜。」

4. 賢人、有才德之人。《書經.益稷》:「萬邦黎獻,共惟帝臣。」唐.韓愈〈處州孔子廟碑〉:「乃新斯宮,神降其獻;講讀有常,不誡用勸。」

5. 主人向賓客敬酒。《詩經.小雅.楚茨》:「為賓為客,獻酬交錯。」《詩經.大雅.行葦》:「或獻或酢,洗爵奠斝。」

6. 姓。如秦國有獻則。

注音: ㄒㄧㄢ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獻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